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日圓步入熊市隨時穿7.8算

日本副財務大臣西村康稔較早前表示,日圓未跌至7.8算水平仍毋須擔心,剛宣佈退休、金磚四國之父的高盛資產管理部主席奧尼爾(Jim O'Neill)亦預測,日圓今年持續下滑。交通銀行香港分行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不諱言,日圓已步入熊市,短線而言,日圓將於8.2算水平見底,但下半年將再展跌浪,跌穿7.8算亦不足為奇。雖然近期日圓跌、日股升走勢明顯,但他認為,日股仍未進入牛市。

「如果日圓持續貶值,推高通脹,日央行將會加息,或會導致債務危機,屆時股市很難再上衝」。羅預期,日股升幅將遠不及日圓跌幅,以日圓低見6.5算計,日股最多只能見14,600點,較昨日收市有27%上升空間。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高級副總裁王良享認為,日圓熊蹤已現,今年目標先睇7.8算。「相對08年金融海嘯低位7算而言,日圓現時仍然偏強」。他指日股難言步入牛市,因為升勢只是由市場憧憬帶動,企業基本因素未見改善。

蘋果日報

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全球資金大遷徙入歐洲 亞幣骨牌式貶值

【本報綜合報道】為了提振國內經濟,日本政府及央行不惜一切要令日圓貶值,谷起國內通脹。追蹤10隻主要亞洲貨幣的彭博摩根大通亞幣指數,在過去半個月下跌0.7%,跌幅之大是過去半年以來最多,顯示投資者正減持亞幣資產。

無論是擔心區內政府會出手干預滙市,又或是獲利回吐,均令人擔心帶來同一結果,就是引發亞洲貨幣貶值潮。

被譽為對沖基金之神並管理着全球最大對沖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達利奧(Ray Dalio)直指,事實上,全球資金正出現大遷徙。

貨幣分析師歸納出近日亞幣急速貶值的原因,亞洲資產升值,海外投資者先進行獲利回吐,資金明顯流向歐元以及其他發達國家股市。分析指出,儘管亞洲市場經濟增長前景不俗,加上回報相對高,但開始擔心這股撤資潮會掀起亞幣骨牌式貶值。

日圓領跌 拖垮區內貨幣

一名駐新加坡的美資銀行外滙交易員估計,亞幣仍有貶值空間,美元兌日圓若繼續上升,將會拖低其他區內貨幣的滙率,並相信亞洲央行樂意見到此情況,因為弱滙率能有助提振經濟。另有交易員指,投資者已留意亞洲出現的貨幣戰爭,並着手吸納美元以防亞洲區內其他貨幣的貶值幅度會與日圓亦步亦趨。

日本央行上周宣佈將目標通脹上調至2%,為區內貨幣貶值揭開序幕。鄰國南韓政府及企業已多番指責,弱日圓危害當地經濟。
南韓圜在過去半年兌一美元升值逾12%,更於本月中一度升至1,056.16韓圜兌1美元的17個月高位。投資者擔心該國政府最終會按耐不住,出手干預韓圜,遂引發外資撤離潮。韓圜於周一急跌1.7%,創四個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南韓央行:日「製造問題」

除了韓圜外,新台幣兌一美元亦跌至29.691的逾四個月低位,1月至今已貶值1.73%,股市亦同時錄得走資情況,其他貨幣如新加坡元亦下跌1.2%。南韓央行行長金仲秀上周六警告,指日本極寬鬆的貨幣政策將「製造問題」;而中國外滙管理局上周亦警告投機性外資有湧入的風險。

事實上,除了亞幣出現貶值潮外,外滙市場的交易近月轉趨活躍,亦反映資金明顯從避險貨幣流走。達里奧坦言:「這次大量資金出現轉移,將會改變整個市場生態。投資者對經濟前景越來越樂觀,資金將會轉投股票及其他資產市場當中。」因歐債危機而成為區內避險貨幣的英鎊跌勢同樣急速,本月已貶值2.8%,昨曾低見1.5729美元。

歐元再升 創13個月新高

而歐元昨日則升穿1.35美元,最多升0.53%至1.3564,創13個月高位。網上券商FXPro策略師指出,歐元升勢銳不可擋,歐企班資回朝、歐洲銀行將於本周陸續向歐洲央行償還部份長期融資操作(Long Term Refinancing Operation,簡稱LTRO)貸款,令到央行資產負債表暫時縮水,刺激歐元發力再上的原因。上周共有278間歐銀行表示會向央行償還總額達1,372億歐元的貸款。

歐元自去年7月跌至1.2美元邊緣後,因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承諾不會讓歐元崩潰,令投資者重拾對歐元信心,該貨幣至今已大幅攀升12.3%。

蘋果日報

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

默克爾轟日本掀貨幣戰

日本央行要推無上限量寬措施,以圖拯救一蹶不振的出口及國內經濟,不過卻受各界人士「圍攻」。其中,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批評日本以貨幣政策提升經濟競爭力,指20國集團(G20)會關注滙率操控等問題。曾經舞弄滙市的大炒家索羅斯亦指出,日本等國採取寬鬆政策與德國主張的緊縮政策不同,可能引起貨幣戰爭。圓滙昨繼續尋底,每美元對日圓曾穿91關。

默克爾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表示,並非對日本現時情況完全放心,又認為央行並非用作處理壞政策及欠缺競爭力的問題。分析指出,歐元區債務危機稍為放鬆,默克爾的言論顯示,正處於衰退邊緣的德國,憂慮貨幣戰將破壞環球經濟。

德國財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上周表示,全球均指摘歐元區拖累經濟,但日本及美國的寬鬆政策向金融體系注入過多資金,對環球經濟造成新威脅。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早前亦警告日本央行,不要將貨幣政策政治化。

索羅斯:日本或損德經濟

索羅斯則表示,美國聯儲局推行的量寬政策是正確的,但德國認為需要透過緊縮政策處理財赤,取向與其餘國家不同,可能引起貨幣戰爭。他表示,日本透過更進取的量寬壓低圓滙,歐元已經會因為歐元區沒有採取量寬而被動地升值,令德國經濟衰退或增長放緩。

圓滙雖曾於本周一開始「死貓彈」並連升三日,但周四公佈去年貿赤按年增加近兩倍、創6.93萬億日圓歷史新高後,隨即令圓滙再回落,反映當地出口受圓滙強勢打擊。日圓昨更曾穿91水平,美元兌日圓高見91.2,升0.96%。每百日圓兌港元昨曾低見8.5034;歐元兌日圓則曾見121.75。

面對各界的批評,財務大臣麻生太郎繼續為日本央行的行動護航,指採取量寬措施是為了令日本脫離通縮,而非操控滙率。
日本副財務大臣西村康稔則表示,圓滙未跌至100水平仍毋須擔心。

蘋果日報

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美債務上限或延至5月

美國債務上限危機或得以再度推遲,有指美國眾議院最快於今日稍後時間,就是否將債務上限的到期日,由2月底推遲3個月至5月進行投票,希望為「不削赤就不提高上限」的國會討論再買時間,而總統奧巴馬亦表明不反對此做法,或可掃除市場短期障礙。市場同時靜候蘋果公司於收市後公佈業績,美股早段交投淡靜。

開市後十五分鐘(香港時間晚上10時45分),道指報13763點,升50點,標普500指數報1492點,升不足1點,納指報3152點,升9點。歐股尾段個別發展,英、德股分別升0.13%及0.07%,法股跌0.49%。截至17日的過去一季內,彭博向分析員、交易員和投資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36%受訪者認為對全球經濟構成最大威脅的是美國債務上限問題,29%受訪者則認為是歐債危機,另15%則指是中國經濟增長放慢。由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將進行投票,擬把債務上限大限推遲至5月19日。分析指若推遲債務上限期限不能通過,或令美股出現整固。

蘋果日報

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長遠利率緩步上升

全球經濟經過五年金融和債務危機的掙扎。為了降低償債負擔,發達國家普遍採用長期零利率或量化寬鬆的方式,加上槓桿化的債務循環,超低利率或零利率已成為常態。隨著總需求重拾增長,未來十年的預期實際利率可能緩步上升。

自從1929年以來,這次復甦是最緩慢的,但信貸反彈卻是最快的。發達國家央行通過壓低官方基準利率去引導市場實際利率走向低處。從2007年8月起,聯邦利率從5.25%降至0%-0.25%的目標區間,更12次降低貼現率;歐洲央行亦先後8次降低主要再融資操作利率至0.78%;日本央行則兩度降息至0.1%;英格蘭央行更9次降息至歷史最低0.5%。

人為壓低利率扭曲了金融市場資金的配置。在歐債危機愈演愈烈之際,債務規模和赤字規模最大的美國卻成為廉價債務融資的最大贏家。美國10年期零息國債收益率與10年期零息通脹互換利率的差已經為負,這意味著投資者持有長期美債會帶來虧損。

美國政府每年的借款包括債務再融資規模平均超過4萬億美元,這種以新債還舊債的方式不斷推高美國的債務總額。當債務規模不斷攀升時,市場需要更高的風險補償,從而加大償債成本。一旦美國經濟有所改善,並觸及美聯儲設定的6.5%失業率和2.5%通脹率為目標的量寬政策退出機制,市場實際利率將會上升。

正是因為全球都把美債當作「無風險資產」,很有可能助長了美國債務的過度積累,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貿易順差國對於美元長期實際利率水平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順差在中國,財富在美國」,這就意味著中國購買的美債數量越大,導致中國財富廉價外流的情況越嚴重。

人民幣和資產膨脹也將結束

就中國而言,人民幣單向升值的軌道改變以及外部流動性壓力下降將是一個長期的趨勢,再加上風險資產長期面對估值下降和減低泡沫化的壓力,人民幣和資產膨脹也將結束,亦沒有那麼多剩餘儲蓄資金再為發達國家進行廉價融資。未來十年,全球都可能普遍進入利率上升通道和全球經濟再次平衡。

事實上,目前全球利率仍處於低位,包括發達經濟體經濟疲軟、高負債居民信貸需求減少、以及央行普遍執行刺激性貨幣政策。因此,世界可能即將進入投資需求大於儲蓄意願的新時代,這個局面將推動實際利率上升。 

文匯報

日揆博一鋪 盼走出迷失

當代經濟學泰斗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曾說,「貨幣政策太重要,重要得不能讓央行單獨作決定」。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這句話付諸實行,該國央行今日公佈議息結果,預料央行除一改以往「打點滴」式泵水外,最重大改變就是政府與央行將合作讓財政與貨幣政策互相配合,日本央行獨立性將蕩然無存。

這反映日揆盡地一煲,勢要令經濟脫離迷失年代,但熱錢亂竄的情況將加劇。

有傳央行會宣佈無限量購債、將目標通脹調高至2%,甚至有可能會取消0.1厘的利率下限等。這些政策均是現任央行行長白川方明一直抗拒的,但他的任期會於4月屆滿,其後安倍已明言會委任與政府理念相近的「靈魂夥伴」,作為下任行長人選,相信白川可能提早屈服,讓政府參與制定政策。最新消息是隸屬政府的日本經濟財政大臣甘利明正考慮參與央行的議息會議。

近代市場均擁護有獨立性的央行,信奉令央行獨立於政府,有權推行政策以達至物價穩定的教條,認為有利經濟穩定增長。然而,日本過去15年經歷了5次經濟衰退。在沒有貨幣政策的配合下,政府雖不斷推出刺激經濟措施,惟成效不彰。

調高通脹目標 遏圓滙

事實上,根據瑞穗證券數據顯示,政府自99年至今共推出14個刺激經濟計劃,但仍無法成功令經濟起死回生。為了表示復興經濟的決心,安倍政府無視該國債債台高築,本月中推出總值20萬億日圓的刺激措施,規模為歷來最大,冀令經濟增長多兩個百分點,並創造60萬個職位。

安倍認為推行進取財政政策同時,需要日本央行政策配合,以國債貨幣化及調高通脹目標的方法令日圓貶值,亦可印銀紙支持政府開支。

埋下債務危機藥引

不過,安倍這種做法只是博一鋪,經濟潛藏的風險或令該國出現比歐豬更嚴重的債務危機。有分析指下一場金融風暴的發源地,很可能就是日本。

首先,因為一場311大地震引發的核事故問題,令日本喪失貿易盈餘國的地位。另外,日本一直奉行藏富於民政策,以至國民可成為國債最大買家。然而,國民儲蓄率已由90年代的15%,急降至現時的約2%。人口老化問題嚴重,令國家退休基金變成日本國債的淨賣家,購買國債的責任,遂落到銀行業手中,持有的國債總額相當於GDP的85%,變相令小企借貸大幅減少。

上述經濟問題,加上日圓大幅貶值,日本10年期國債已由去年12月初的0.69厘,升至本月初的0.832厘。儘管升幅僅為14點子,但由於債務負擔沉重,息口輕微上升已足以令政府息口支出劇增,成為壓毀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

甚麼是迷失十年?

1985年「廣場協議」令美元貶值、日圓急促升值,拖累出口;日本以低息政策刺激內需及減慢升值步伐,卻令市場資金過剩,推動股市及房地產爆升。

1989年日本財政部發覺資產出現泡沫,遂加息打壓投機氣氛,股市隨即大跌,並出現債務危機。銀行壞債暴增,最終要政府打救;企業借貸困難,經濟增長放緩。

往後十年,日本政府推出多項刺激經濟措施均無助脫離困境,通縮持續。日本GDP由90年6月的增3.2%,跌至09年3月收縮3.9%。故有說日本迷失不止十年,是足足20年。

真男人買國債

為吸引國民買國債,日本財政部多次出招拉客,最「騎呢」莫過於2010年「男人買國債更吸引異性」的概念,其中一個廣告強調女性理想結婚對象,是投資取向較保守的男人,更聲稱「持有國債的才是真男人﹗」

蘋果日報

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日央行擬無限QE

日本央行今明兩日議息,消息稱央行已與政府同意2%的通脹目標,並考慮實施無限期量化寬鬆(QE)措施,直至目標達成為止,將是逾9年來首次連續兩次議息均提出QE措施。經濟再生相甘利明預料,政府及央行本周將發出貨幣政策聯合聲明,但不會談及如何在長期達成目標。

倘若央行將通脹目標從1%提高至2%,並與政府加強合作,意味邁向通脹為本的目標,符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出的問責準則。

專家:圓匯急跌須暫停QE

日圓兌美元上周曾跌至90.21水平,是2010年6月以來新低。若圓匯續跌,令利率進一步下降,海外投資者恐會拋售日債,推高日本借貸成本。央行行長白川方明大學時期導師、耶魯大學教授濱田宏一指,若日圓貶值過快,當局應暫停寬鬆措施。

各方對圓匯的說法不一,首相安倍晉三聲言要以大規模QE讓圓匯下降10%;甘利明曾指貶值過急帶來惡果,但改口指圓匯需要繼續修正;濱田強調110日圓水平是「太弱」。 

■路透社/彭博通訊社/英國《金融時報》

2013年1月19日 星期六

投資導航: 代理:樓市長遠會降溫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表示,今次施政報告從樓市供應着手,如將農地、工業地及政府、機構和社區(GIC)用地改為住宅用途,以及透過增加地積比率、填海等提高興建住宅數目,乃解決樓價高企問題的王道做法。但他不諱言,有關措施要在五、六年後才有成效,「當中還會遇到環保團體、城規會、政黨及不同既得利益團體阻撓」,作用更添變數。

目前樓市有反彈迹象,他直指由於早前政府推出買家印花稅(BSD),部份買家因而卻步,但是次施政報告未有打擊買家需求新招,這批購買力重新湧出,帶動樓市價量齊升,預計農曆年前後情況會繼續。但他重申,今年以全年計交投量及價格升幅肯定不及2012年,樓價更隨時會向下調。

陳清白:房策欠驚喜

資深投資者陳清白亦認同,施政報告的房屋政策欠驚喜,雖然相信長遠可令樓市降溫,但直言梁振英講大話形象深入民心,其政策很難令市民信服。

應由供應着手

中原地產創辦人 施永青:
「今次施政報告從樓市供應着手,未有打擊買家需求,乃解決樓價高企問題的王道做法。」

蘋果日報

IMF警告港樓價隨時大瀉

瘋癲樓市屢創樓價巔峯,梁振英公佈首份施政報告更再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昨發表報告,強烈警告本港樓價已比08年國際金融風暴的谷底抽升一倍,樓市是拖垮本港經濟的主要風險,美國一加息,樓價就會大瀉,並引發骨牌效應,負資產再現。

IMF今年的香港評估報告,於上月中撰寫。報告首章便是本港物業情況,指出去年首10個月,樓價已累積上升23%;相比08年谷底,升幅更已達一倍。IMF歸咎多年來私樓單位供應持續偏少,平均只有9,700個,未及目標一半,內地買家來港入市也是主因。

恐負資產再現

報告引述最新全球住房負擔報告發現,香港樓價中位數已達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的12.6倍,冠絕全球。以1,200平方呎的豪宅售價比較,去年本港平均呎價僅次於倫敦,高過東京、新加坡及紐約。

IMF指出,本港物業貸款佔貸款市場一半,樓宇又是借貸抵押品,樓價一旦急挫,抵押品價值下跌,將出現負資產,繼而對本地需求、銀行貸款和物業市場產生連鎖反應。

IMF表示,利率自00年開始下跌至今,美國利率最終會回升,在聯繫滙率機制下本港也跟隨上升,將加劇樓市調整。

港府去年10月增設境外買家印花稅和增加額外印花稅,IMF報告再肯定這點,並提出有需時可加推其他措施。IMF強調,港府需要保障銀行體系穩定。

梁振英在施政報告只提中長期增加土地供應。最新中原樓價指數為115.93,施政報告公佈前一周,樓價再升0.28%。

房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姚松炎指,香港樓宇價格近幾年急升,與負利率不無關係,造成資產泡沫,今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只是再一次肯定該理論。他又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多年來都熟悉美國利率是人為操控,「所以你去估佢幾時加息係冇意思嘅」。他又指,美國加息與否從來不會考慮國際經濟狀況,「佢從來冇保證幾時會加,所以突然開咗會就話加息都得,唔使同邊個負責。」

蘋果日報

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德運金回國需七年

德國國內近期不斷有政客質疑黃金儲備儲存在海外是不安全,德國央行去年11月曾闢謠,表示對美國聯儲局有信心,認為黃金儲備非常安全。不過新年伊始,德國央行便立刻轉軚,宣佈將於2020年前,從紐約聯儲銀行金庫調回300噸黃金;而荷蘭亦有黨派要求政府將海外的黃金儲備調回本土。

德國央行表示,預期於2020年,德國的黃金儲備當中,有一半將會儲存在德國本土。現時存放在紐約聯儲銀行的黃金儲備佔整體儲備45%,未來七年將下降至37%;放在倫敦的英倫銀行的黃金則維持佔整體比率13%不變。除紐約外,現時存放在法國央行的374噸黃金亦會全數調回德國。

荷蘭政府擬跟隨

德國央行解釋指,調回黃金目的在於建構本土信心及方便黃金交易。自歐元區成立後,德國及法國均使用歐元為國家貨幣,因此德國央行毋須依賴巴黎進行黃金外滙交易,加上德國央行金庫有空間,因此黃金儲備可運回本土。

另荷蘭媒體報道,荷蘭基督教民主黨已提出要求荷蘭政府將外黃金儲備調回本土。荷蘭政府現有612噸黃金儲備,為全球10大黃金儲備國之一,該國的黃金主要儲存在美國、加拿大及英國,只有約10%存放在阿姆斯特丹。

蘋果日報

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

美國不可信 德回收黃金

德國央行昨宣布正式收回部分存放在美國及法國的黃金儲備,有分析認為,德國此舉反映西方各國央行之間可能存在信任危機;美國債務上限逼近威脅美元貶值,也促使德國寧願以黃金「保本」。但有意見指出,德國當局長久以來對冷戰時期存放海外的黃金不聞不問、缺乏監管,惹來猛烈批評,央行為平息眾怒,遂決定運回黃金進行審計。

德國央行將在2020年前,從法國巴黎運回全數374噸寄存黃金,另會從美國紐約運回300噸黃金,即德國屆時將自行保管一半黃金。餘下的海外黃金儲備將繼續由美國及英國保管。

罕見行動 或方便審計

美國債務上限問題仍未解決,假如真的「爆煲」,美元將成廢紙,有人擔心德國此舉反映對美國前景缺乏信心。資產管理公司Cumberland Advisors投資總監科托克則指,德國央行可能只想審計海外黃金,但因行動罕見,才會引來各種猜測。

分析︰新金本位時代將臨

不少分析師認為,隨著中國及俄羅斯等儲備大國紛紛提高儲備多元化,以免過度仰賴美元及歐元,全球正邁向新金本位時代,中國政府早前也計劃增加黃金入口。著名黃金交易商辛克萊指出,德國此舉與法國在1970年代召回海外黃金同出一轍,其時刺激金價勁升。

現時德國擁有3,991噸黃金,約值1,770億美元(約1.37萬億港元),是繼美國之後的第2大「黃金國」,但大部分黃金均在冷戰時期運至海外儲存;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德國黃金儲量約為該國總量的45%,法國央行及英倫銀行分別持有11%及13%。

文匯報

專家預測人民幣走勢

晴報

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107歲的投資大師

如果你有機會向一位擁有84年投資經驗的人學習,那可一定不要錯過。

在歐文•卡恩(Irving Kahn)慶祝自己107歲生日的前一天,我有幸與他交談。卡恩是紐約卡恩兄弟集團(Kahn Brothers Group)的董事長,曾為價值投資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擔任過助教。

卡恩的聽力和視覺已經衰退,但他的好奇心、判斷力以及對市場變革史的領悟絲毫未減。

卡恩身上集中體現了格雷厄姆1949年經典著作《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中闡述的投資美德。卡恩與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一樣,是直接受教於格雷厄姆的碩果僅存的幾位投資大師之一。

Natalie Keyssar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華爾街投資大師歐文•卡恩於1928年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卡恩的投資組合一半是現金,而這僅僅是因為他終於到達了他自己所說的“可以完全聽命於自己保守性格”的年齡。他告訴我,能夠避免“進入自己不了解領域”的個人投資者依然有很大機會可以擊敗專業投資者,尤其是專注於投資小市值股票的話。

我還沒來得及開口提問,卡恩就先向我拋出了一個個問題:《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新主編是誰?每天的發行量有多大?誰是最大的競爭對手?

卡恩擁有一種投資者應該注重開發的特質,即探尋“結構不確定性”(structured uncertainty)或“機緣巧合”(serendipity)的能力。美國著名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Robert K. Merton)將這種特質視為智力領域探索與發現的關鍵要素。

1928年,卡恩在紐約証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的交易大廳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為一家名叫Hammerschlag, Borg & Co.的小公司當跑單者(runner)。在交易大廳只幹了一周,卡恩就覺得自己身邊都是一群“瘋子”,於是央求調往研究部門。

卡恩還在晚上和周末在當時一家大型券商H. Hentz & Co兼職。工作之余,他經常在Hentz公司位於曼哈頓的辦公大樓裡閑逛,每次了解一層樓的情況,敲開那些依然燈火通明的辦公室大門。

有一次,有個簿記員開門接待了卡恩。他那裡正好有公司主要的損益分類賬目,卡恩問能否看一下。其中有一組賬目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連串幾乎從來沒有虧損過的投資交易,都在“本傑明•格雷厄姆共同賬戶”的名下。

驚訝於如此謹慎而收益豐厚的交易記錄,卡恩開始探訪格雷厄姆這個人,發現他就在這棟大樓裡工作。

後來卡恩成為格雷厄姆的助手,為其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商學院名聞遐邇的授課提供協助。卡恩說,他從格雷厄姆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其抵御賺取快錢誘惑的能力。“在大多數時候,格雷厄姆對這種快進快出的賺錢方式都不為所動。除非他認為這筆投資的賺錢幾率要大大高於虧損幾率,否則他不會下手。”

經驗告訴我們,用100減去自己的年齡,就可以得出投資組合中最佳的股票佔比。以這種邏輯來看,卡恩應該把所有資產放在債券和現金上(甚至應該在股票倉位上呈現負數,或是“空頭”)。

然而,卡恩依然把一半的個人資產放在股票上。他從不借錢投資。他對我說:“如果你手頭有很多現金,即使在某筆投資上犯了錯誤,也不用太擔心。”

卡恩喜歡農業股──正如他所說的,“太陽會為你辦妥一切。”此外,他認為基礎工業“急需增加資本投入”。他最喜歡的股票包括:中國高科技元器件制造商南太電子公司(Nam Tai Electronics),以及種子和除草劑巨頭孟山都公司(Monsanto)。

卡恩說,從某種角度來說,投資就是回歸本源。

20世紀20年代及30年代初,當時的企業財務披露制度還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擁有証券的那些家伙知道的企業內情比你多得多”。現在,雖然短線交易已日益成為主流,但卡恩相信,對耐心的投資者來說,如今的市場環境要好得多。

嚴於律己是卡恩獲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107歲高齡的他依然每個星期上五天班,偶爾周五給自己放一天假。他每天要閱讀很多東西,包括至少兩份報紙、許多雜志和書籍,尤其是科學類的。卡恩告訴我,他有一個長期不變的目標,即“對一只股票的了解,要比賣給你股票的那個人多得多”。

是什麼讓他如此長壽?卡恩說:“沒有秘訣,這是老天爺給的。”

他對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看法是:“每年都有數百萬人死於一種本可以避免的毛病,這個毛病就是不夠理智,缺乏控制自己沖動的能力。”

對於投資者來說,這一點同樣適用。

Jason Zweig
華爾街日報

薩默斯前財長:美經濟續呆滯10年

美國克林頓執政時出任財長、曾任奧巴馬政府的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昨日在港出席亞洲金融論壇時指出,投資者對經濟前景樂觀,但對全球形勢缺乏適度審慎。他預期,美國經濟未來10年將會呆滯,每年增幅只約1.5%。

現為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的薩默斯認為,現時投資者思維與過去的有所改變,傳統想法是利率上升,股價便下跌;但根據他的觀察,現在情況是利率上升,股價上揚,因為投資者預期企業利潤率將會改善。他覺得投資者只關注需求的水平及未來經濟表現,而非經濟總體及政策的穩健性。

薩默斯擔任財長期間,美國錄得有史以來最長的經濟增長,也是唯一一位財長令國債水平下降。目前聯儲局採取寬鬆貨幣措施,又把利率水平與失業率和通脹掛鈎,薩默斯認為,以「非常措施」刺激經濟做法是可行,但這些「非常措施」過往鮮有推行,而且沒有累積成功的例子作參考。

他認為,現時各主要國家如美國、歐盟、中國和日本都大力推動出口,而美國政府計劃五年內把出口增加一倍;但他看不到那些國家和地區將會入口產品。

籲中國注重自由

對於全球關注的經濟民族主義,薩默斯認為,美國人擔心的問題,就是計劃投資的中國私營企業也有政府參與,這些公司就似30年前的美國電話電報(AT&T)。他說,美國比中國自由和寬容,也希望中國注重這些要點,兩國要保持政策的雙向性和對稱性。他強調,美國是歡迎外國投資。

此外,白宮幕僚長傑克盧獲提名為下屆美國財長,薩默斯表示,對奧巴馬所作決定有信心,而他在擔任奧巴馬的首席經濟顧問期間,曾與任職管理預算局(OMB)的傑克盧合作,形容其推動經濟政策決心強大,而且也備受同事尊重。

蘋果日報

2013年1月13日 星期日

環球透視: 急狗跳牆 騎呢招數救經濟

正所謂急狗跳牆,最近美國民間不斷冒出拯救經濟的古怪點子,這些解決方法雖然得啖笑,卻獲得廣泛網民支持。除了上周提到的,讓財政部發行面值1萬億美元白金硬幣解決發債上限外,另一個就是透過興建一個類似電影《星戰》內的太空「帝國死星」(Imperial Death Star),以創造就業並同時令GDP飛升。這些點子或許從法律及經濟理論上可行,但若真的落實卻令人啼笑皆非。而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在美國國民眼中,該國經濟正面對甚麼境況。

死星是《星戰》內一個較月球細少一點,可發射激光摧毀其他星球的人造星體。建造死星是將凱恩斯學派的概念極至化的例子。因為根據凱恩斯的理論,在現今的經濟環境下,政府應無視赤字及債務,甚至靠發債來支持開支,大灑金錢創造就業,才能令經濟起死回生。

據說,這個不可行的方案,單是用以建造死星的鋼鐵,成本便高達852千兆美元(即在852後加15個零,仍是沒有概念?有指是相等於全球GDP的1.3萬倍),由財政部發債支持,將迅即創造逾億計的職位空缺,並令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爆升5.6萬倍。

3.4萬人撐造死星谷經濟

建議在白宮聯署網站得到熱烈回應,超過3.4萬人在網站聯署支持。

根據白宮政策,若提議得到逾2.5萬人支持,就必須作出正式回應。白宮周六回絕了有關建議,但事件或多或少反映出,部份美國人對就業以至經濟前景都感到絕望。

事實上,在過去短短的五年內,環球經歷了信貸泡沫爆破引發的金融海嘯,國家債務及主權危機,以至一連串的緊縮政策,令人民生活得痛苦。

對於解決方法,大致分為兩個極端陣營,其中一派是凱恩斯學派,相信美國既然已債台高築,但美元仍然是全球最信得過的貨幣,不如來一個「一不做、二不休」,繼續以債養債;另一派則認為要貨幣應回歸金本位,不能再任意印銀紙,讓貨幣再一次與黃金掛鈎。

建造死星理論上能令GDP及職位大幅增加,不過當中一點亦令人反思,就是一些經濟硬指標例如GDP增長,是否真的可以如實反映國民生活有否得到改善?

話說回來,白宮自前年9月推出名為「We the People」的網站,讓國民將訴求以聯署形式向白宮反映。

當中當然有認真要求奧巴馬政府就槍械作出管制的建議,但亦有不少騎呢建議,包括要求為副總統拜登製作處境喜劇,以及將《殘酷一叮》主持Piers Morgan遞解出境等,確實為美國民眾苦悶的日子平添不少樂趣。

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收緊貨幣政策或重臨

美國聯儲局上月議息會議紀錄顯示,儲局官員對何時終止量化寬鬆措施(QE)存分歧,甚至有官員認為應在今年內退市。此前儲局宣佈推QE4,把利率與失業率及通脹掛勾,並每月購買850億美元資產。

美國失業率呈回落及通脹逐步回升,市場料距離儲局加息日子不遠,1994年儲局出乎意料加息的歷史會否重演?

94年連續七次加息

花旗集團貨幣策略主管恩倫德爾(Steven Englander)指,儲局上月會議紀錄暗示提早「收水」,令投資者擔心94年儲局收緊貨幣政策重臨。

美國儲局當年連加七次息,聯邦基金利率由3厘倍增至6厘,加息周期開始,令10年期國債孳息在2月開始的兩個月內抽升170點子,拖垮國債市場。

在格林斯潘任聯儲局主席期間,儲局從不公開議息會議紀錄,市場需要從各種報道以及儲局的議息聲明措辭,去猜測及推斷儲局貨幣政策的取向。美國經濟在90年代初復蘇,失業率穩步回落至6.5%水平,息口則維持在3厘水平達兩年之久。

94年2月,儲局為遏抑不斷升溫的通脹壓力,決定息率由3厘加至3.25厘,令投資者始料不及。

其後年內分別再加息五次,而且三次調高貼現窗,由3厘增至4.75厘。當年儲局突然加息,不單止令債息抽升,標普500指數全年更累跌1.33%,而且是92年至98年期間表現最差的一年。

蘋果日報

硬幣肖像 引發無限惡搞

在這個網絡年代,發行一枚面值1萬億美元的白金硬幣的建議只是被提及,都足以引發無限惡搞行為。網民最先想起的念頭,就是這枚硬幣上應該鑄上誰人的肖像。奧巴馬?自由神像?已故總統列根?這些選項都有人建議過,而且非常正路。另外,有人亦建議不受歡迎的多嘴富豪特朗普(Donald Trump),甚至叫財政部搞一次真人騷讓勝出者的頭像放上硬幣,或者效法體育館有冠名贊助競投,實行價高者得。

單是頭像已經令人諗頭多多,美國荷李活又怎會放過這好玩題材!有人已為這枚1萬億硬幣寫好了喜劇橋段,要請來諧星積伯克(Jack Black,圖)扮演美國助理財長,但意外地將這枚1萬億硬幣投進汽水機買汽水,觸發財政危機;又或者一系列《職業特工隊》及占士邦式電影,要保衞這枚硬幣等,總之花樣百出。

至於近年眾多美鈔惡搞事件中,最出名的是虛構的200元美鈔。這種假鈔在小布殊年代非常普遍,民眾往往用來諷刺小布殊政策,假鈔正面當然印有小布殊肖像,背面則為寫滿投訴標語的白宮外貌。

但由於美國歷史上從未發行200面值美鈔,故肇事者不能以使用偽鈔罪名起訴,只可以被控欺詐罪。

蘋果日報

一幣救美國 屎橋變主流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債務再次觸及上限,分析估計當地最快在下月15日便會債務違約。為解燃眉之急,不少人重提Orcam Financial Group創辦人羅奇(Cullen Roche)在2011年提出的「屎橋」,由財政部發行面值1萬億美元白金硬幣還債,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明也力撐,更有逾6000人在白宮網站簽署支持。

不過,共和黨方面已作出回應,共和黨國會議員Greg Walden提出法案,阻止美國總統奧巴馬及財政部鑄造白金硬幣,以用作還債。他表示,該計劃荒謬及危險,政府不能憑空變出金錢,反而應該思考如何平衡資產負債。

美國在去年12月31日便觸及16.4萬億美元的發債上限,由於國會仍未就有關議題有共識,財政部遂採取非常規措施,以延遲違約兩個月。不過,美國智庫兩黨政策中心(Bipartisan Policy Center)預計,美國政府最早在2月15日,便會耗盡緊急資金,較早前預期的3月1日提早半個月。

克魯明:建議白癡但可行

美國再度面臨債務違約風險,市場重提讓財長蓋特納運用法律賦予的權力,鑄造面值1萬億美元的1盎斯白金硬幣,以償還債務。
克魯明在《紐約時報》的專欄指,有關建議相當「白癡」,但共和黨以提升債務上限要脅奧巴馬在加稅及削減開支等問題上讓步,因此政府也可以利用此法律上的漏洞,去解決債務問題,而且有關行動對經濟亦無損害。

有人質疑有關行動是否違憲,美國鑄幣局前局長Phillip Diehl回應指,雖然該法例的原意並不是用作解決債務問題,但不認為會違反憲法。財政部根據法律鑄造白金硬幣,整個行動的會計處理過程一如其他硬幣。

逾6000人網上簽名支持

他解釋,白金硬幣將送到聯儲局,然後儲局再將1萬億美元現金轉到財政部,以維持政府運作,情況有如賣債。待債務上限獲通過提升後,儲局便將白金硬幣送往鑄幣局熔掉,白金硬幣不會流通,亦毋須債券支持其價值。他指,有關行動不會對宏觀經濟有負面影響,更指由於沒有發債,根本不存在繞過國會及違憲的問題。

有人發起在白宮網站簽名向政府請願,支持鑄造白金硬幣。由1月3日至今,網頁已有約6200名人士簽名,請願人士指行動似乎是無必要及極端的,但相較讓政治問題拖累美國及環球經濟,此事便一點也不荒謬,因此希望在2月2日前獲得2.5萬個簽名。而首先提出有關建議的羅奇則笑言,當初只是戲言,沒想到竟然變成主流意見。

最大額美鈔

美國流通紙幣面值最大為100美元,但原來美國亦有發行100美元以上的大面額美鈔,只是這些大鈔從未投入市面,只是作為聯儲銀行之間的轉賬和結算之用。現以面額最大的美鈔為10萬美元金幣券,只曾在1934年印刷了4.2萬張,上面印有第28任總統威爾遜(Woodrow Wilson)的肖像,以紀念其任內通過建立聯邦儲備系統法案。

蘋果日報

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環球透視: 鑄造白金硬幣化危機?

美國財政懸崖問題未得以解決,只是將討論押後至2月底發債上限到期前才解決,屆時對環球市場的影響力才見真章。不過,最近有人提出,解決發債上限問題其實易過借火,有人認為建議無聊,但卻同時得到部份重量級經學者支持,方法就是由美國財政部發行一個面值一萬億美元的白金硬幣,
這個解決方法創意無限,並且聲稱完全合法。

一般而言,發鈔及發行貨幣是聯儲局而非財政部的工作。而且,美國法律對金幣、銀幣以及銅幣均有嚴格限制。然而,美國有一條法例,容許財長鑄造及發行白金金幣,並對其規格、設計、數量及面值等,擁有話事權。

該法例原意,是讓財政部可以發行一些紀念性質的白金金幣。由於該條法例十分簡潔,建議者想到既然如此,美國亦達16.4萬億美元的發債上限,不如由財政部鑄造一個寫上面值達一萬億美元的白金金幣,並隨即存入財政部在聯儲局的戶口,財政部即時多了一萬億美元用以還債而毋須依靠發債,那就不需要理會國會會否通過上限。

克魯明支持建議

鑄造一個一萬億美元的硬幣來解決發債上限危機看似兒戲及荒謬,也是實在地走法律罅。建議者是希望來一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共和黨在財政懸崖的加稅問題上妥協,但為了令政府削減更多開支,遂威脅若民主黨不同意,就不贊成提高上限,美國將出現債務違約。

支持建議的人認為,美國作為一個富有的發達國家,美元又是環球的主要儲備貨幣,設下並要國會通過發債上限實屬愚蠢。因為發債上限原本就是個政治角力的衍生物,並不代表美國還債的能力,但影響力卻足以摧毀環球金融市場,於是想出一個同樣無稽但又合法的方法。

鑄幣方法在網上引發熱烈討論,並已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的支持,在白宮網站更有一個聯署行動支持建議。不過,有關建議並非全無問題,美國必須認真處理債台高築的問題,否則投資者遲早都會對美元失去信心。

李大同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商品大王羅杰斯 轉軚撐白銀

經過連續12年的高速升溫,金價今後的實質支持因素變得模糊,是否將進入熊市,今年似乎進入關鍵性的一年。投資黃金的風險大增,就連國際商品大王羅杰斯亦明言對黃金忍手,轉口風捧白銀。

支持金價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需求,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去年首三季的整體黃金需求量,已由2011年的歷史新高冷卻,減少8%至3172噸;其中近年主要推升總量的投資需求量,去年首三季更大減21%至788噸。

黃金需求急速冷卻

交行香港分行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預期,黃金今年中後段進入熊市,因支撐貴金屬投資價值的基本因素越來越弱,其中實質需求將隨着呈現下行大勢的環球經濟而減弱。弱中見強的美國經濟,今年將帶動美元開始單邊轉強,吸引資金回流至美元區,觸發金價下跌。

另一項是投資需求,他認為,市場近年出現大量以黃金ETF(交易所買賣基金)為主的衍生交易工具,價格早已升至超過黃金的基本因素,由市場的預期拉動,將是金價見頂爆破的主因。據其統計過去百多年資產價格走勢的歷史,發現每8年便會有一種連升的資產出現泡沫爆破,之後連續萎縮20年。他認為,金價自2005年隨着中印經濟崛起而開始加速上升,至今年正好見頂開始步入熊市,但金價下跌幅度不會呈快速下滑。

資金轉投股債市場

百利好金業研究部董事黃耀明表示,環球經濟只在低頻增長,而非持續大復蘇,量化寬鬆又不再有催化劑效應加速金價上揚,如基金等中長線投資者,會選擇將資金投放在股票、債券等收息資產。對於印度因財赤而可能減少買金的風險,他認為,市場未來會借機調整,惟跌幅料最多100美元。

雖然市場上仍有大量分析支持黃金未來有長期而強勁的實質需求,但作為黃金大好友的羅杰斯,近期亦轉向鼓吹白銀投資價值優於黃金,主因現時有太多人看好黃金,畢竟目前風險較高,調整將會繼續一段時間,跌30%亦為正常現象;反而白銀現價低於歷史高位三至四成,勝過黃金現價與歷史高位一至一成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