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

中國民間力量撐住金價

炒家、基金卻步,中國同胞卻勇往直前,支撑金價﹗
~~~~~~~~~~~~~~~~~~~~~~~~~~~~~~~~~~~~~~~~~~~~~~~~


中國民間力量撐住金價


國際著名投資者索羅斯曾說過「黃金是終極泡沫」,早前他更大手沽出手上持有的黃金,就連一直是黃金好友的世界黃金協會,亦指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 QE2)的結束會對金價構成威脅,令不少投資者都開始考慮,是否要開始沽金。

當美元早前走強,很多商品都被拋售時,金價卻十分硬淨,好像美元強弱對金價的影響已不像以往般大。事實上,亞洲尤其是中國對黃金似乎是無止境的需求,為金價提供了新的支持。

通脹升溫需求未見頂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公佈的最新數據,中國已超越印度,成為全球黃金最大買家。今年首季,中國共買入 93.5噸黃金,當中包括金幣及金條等,按季及按年分別升 55%及逾一倍。中國去年生產黃金 340噸,但需求卻達 700噸,兩者相差的 360噸黃金則要依靠進口。

中國外滙儲備不斷買入黃金,以分散其美元資產不是新聞。然而,不只政府不斷買金,民間冒起的淘金熱亦不能小覷。

對比越南及印度等亞洲國家,中國民間擁有黃金的比率仍低。因中國曾在 1950年凍結民間金銀買賣, 1983年又禁止民間自行處理、擁有黃金,禁令直至 2001年才解除。當這項禁令被廢後,內地經濟步入起飛期,令民間聚集大量財富,加上物價飛升令民眾憂慮通脹升溫,兩者夾擊下,釋出大量對黃金的需求,情況似乎暫時難見到盡頭。

晨早排隊買金金條斷貨


內地有媒體報道,指晨早排隊買金的情況,踏入今年後更見明顯。不單止北京等大城市出現淘金熱,武漢有投資者見金舖的金條斷貨,更乾脆先將 30萬元人民幣現金過戶至金舖,到有貨時才取,負責人指,此情況是從未見過。


專門研究黃金需求的顧問公司 GFMS稱,單是中印投資者對黃金的需求,足以使金價底價定在每盎斯 1450美元。有大量中國投資者力撐金市,金價易升難跌。

蘋果日報 環球透視 李大同

聯儲局的QE真能退出嗎?

聯儲局退出路線圖

QE(量貨寬鬆政策),應該是貨幣政策史上的一大創舉;QE的退出,也將是貨幣政策史上的一大創新。如果說推出QE,是金融海嘯中力挽狂潤的急就章;退出QE則是費思量的過程,少了一份急切性,卻需要更通盤的考慮,時機、力度、順序,一個都不能錯。

2011年4月27日,美國聯儲決定什麼都不做,但是這個決定對於QE卻是劃時代的。這意味著在6月底QE2結束之後,不會有QE3出爐(除非經濟出人意料地大幅惡化),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已經見頂,央行注入的流動性已經見頂。

但是流動性見頂,並不意味著現有的流動性會被迅速抽幹。若想拼出聯儲的退出路線圖,必須先瞭解美國經濟的現狀及聯儲主席伯南克的心態。

此輪經濟復蘇,用“弱復蘇”來形容毫不為過。從金融海嘯、經濟衰退爆發至今,已有十三季過去,美國GDP僅比上週期的頂部高出0.6%。在過去七個相對溫和的衰退中,十三季後平均升至上週期頂部的7.7%,上世紀70年代中及80年代初的兩次重度衰退中,十三季後已比上週期頂部高出8.4%。從增長角度看,的確美國經濟復蘇乏力。

其實,美國企業的盈利復蘇並不差。危機後企業紛紛削減開支、降低庫存、縮小債務,超低的利率和活躍的公司債市場,更令資金成本驟降,企業的盈利水準是近十年來較高的,現金水準更處於五十年來最高。消費形勢也不很弱。這次危機所帶來的就業萎縮和銀行借貸萎縮,對美國消費者是震撼性的,未失業的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直至2010年才陸續正常化。他們對未來的收入增長仍不樂觀,所以花錢依然謹慎,不過不再是一分錢也不敢花。

真正拖慢美國復蘇步伐的,是兩大要素:就業與房地產。非農業就業情況近來有明顯改善,每月以大約增加二十萬份工作的速度上升著。但是,與上個週期的頂部比較,美國仍有約七百萬份就業機會在衰退中消失,目前的就業總數僅相當於90年代末的水準。更重要的是,消失的就業機會幾乎全都集中在建築業和製造業,相當程度上折射著房地產以及汽車業的萎縮,這是結構性的問題。

至於房地產業,衰退後十三季,住宅投資(扣除通脹之後)較上週期頂部下跌38.4%,商業物業下跌34.6%,跌勢似乎均未止住。美國銀行仍在療傷階段,物業貸款持續收縮,聯儲退出、利率上揚又隨時可能發生,美國房市復蘇仍遙遙無期。房市無起色,美國充其量只能有弱復蘇。

伯南克對貿然退出量化寬鬆,有兩大擔憂。一,復發性衰退:2010年初時,聯儲曾準備結束QE1,不料經濟形勢急轉直下,歐洲爆發債務危機,市場擔心兩次探底,聯儲不僅退出無望,還不得不祭出QE2,去年的貿然行事給伯南克及其核心團隊留下深刻的教訓。二,國債市場隱患:美國聯邦政府負債累累,地方政府不少處於破產的邊緣,以美國國債目前的收益水準,根本未能體現其違約風險,只是聯儲的超高流動性將其人為地托起。一旦聯儲開始抽流動性、賣出所持國債,隨時可能觸發債市動盪,而此對於經濟、市場和金融體系的衝擊,是難以估量的。

上述兩大原因下,筆者認為聯儲的退出策略一定是“一慢、二看、三通過”,慎而又慎,得拖且拖。

6月底QE2結束後,不會有新的流動性注入,但是也暫時不會有流動性抽出,聯儲的資產負債預計會維持在2.4萬億美元的超高狀態。預計至今年第四季,聯儲不再將投資收益部分再購買債券,QE退出進入熱身階段。

筆者相信,聯儲賣出債務回收流動性與加息提高資金成本,均是明年的事情。市場一般傾向於估計先賣出債券再加息這個順序,不過美歐決策層似乎將兩者分開處理。加息是為了應對通貨膨脹和資金成本過低,而債券買賣則與流動性及債市運作相連。

歐洲央行一方面開始加息,另一方面則根據債務危機情況,擇機注入或抽出流動性。加息是緩慢、單方向的,流動性管理則是頻繁的、雙向的。另外,美國的債券買賣可能會預先公告,以提高透明度。筆者認為美國加息在明年中左右開始,數量退出則略早一點。整個退出過程,可能需要若干年的時間

聯儲退出量化寬鬆,對經濟、流動性和金融資產價格,均是一件大事。美元匯率、國債市場有較大波動,應是大概率事件,再次出現“黑天鵝事件”,也不出奇。

陶東博客 陶東

美國國別城市樓價走勢

卓凌地產分析鍾維傑以回報/風險比率評估美國城市樓價前景。回報是假設可由現價回升至高峰位,風險則是以期內價格的潻幅度計算,將前者除以後者。簡單而言,比率愈高愈好,拉斯維加斯則有3.93,第二位的邁阿密亦有2.95。

然而樓價何時會再上升,則是未知之數。

樓市的警號

要察覺大市走趨不難,作出正確解讀並進行預測則並不容易。近來種種利淡樓價升勢的消息浮現,人們有著不同的解讀。投資者的心態之脆弱往往淺而易見,資深投資者的忠告往往極有參考價值,比起名人、財星更有道理。

~~~~~~~~~~~~~~~~~~~~~~~~~~~~~~~~~~
樓市泡沫

上周,幾位具份量的人物先後對香港樓市作出了評論.

香港首富認為增加土地供應是讓樓市降溫的最佳方法,而如果不過度借貸,買樓自住不會錯;前金管總裁同樣建議港人不要「做空」樓市(意指沒有自住房屋),但得注意政策風險(政府隨時胡亂出招);特首則指樓市已響起紅燈及黃燈警示(供款占入息比及租金回報率),要做好加息的壓力測試.

坊間智慧認為,當這些「忠言」還能佔據報章頭版,或可說明市況尚未至於瘋狂.樓市今後何去何從,實是價值千萬的問題.房產作為民間最大的資產類別,如果出亂子,其他資產也不會好到哪裏去,影響極深遠.

現時,能夠支持樓市長升長有的最強理據,應是國內的無限購買力.有評論因此開始懷疑舊有的分析方法及估值指標已經過時.不過,經驗告訴我們,每當出現這種創新思維,大家便要小心.事實上,這最強理據有點熟口熟面,似曾相識.想當年港股直通車,一下子把港股推上三萬二頂峰,正是類似理由.

國內的買家大多不是實際用家.他們買房子是為了投資,部分甚至懶得把房子出租,由它空着晒太陽.投資需求最吊詭之處,就是跟傳統的供求理論剛好反轉.經濟學告訴我們,當價格趨升,實際需求便會下跌,反之亦然.投資需求則相反.當價格上升,需求往往不跌反升;但當價格下挫,大家反而爭相沽貨,越跌越沽,越沽越跌!

我不知道臨界點做那裡,也無意跟末日專家爭風頭.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全球利息已在上升,而近期國內的銀根更見緊絀.上市公司爭相抽水,而市傳內地私人貸款市場月息更高達10厘.資金鏈層層緊扣,當資金需要回籠,資產被迫賤賣,這些留港的投資需求便會隨時消失

無房人士現在可以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倘若樓價一直不跌,豈永無上車之日? 資本社會的特性就是促生泡沫,讓貪婪跟恐懼不斷交替,循環不息.我們不用知道泡沫何時爆破,為甚麼爆破,只需大約感覺到現在正處於偏高水平,安心守株待兔,等待機會便可.

Moy Beam Playground 阿梅

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環球經濟增長放緩

不同的經濟數據似乎表示環球經濟增長正在放緩,歐美等國失業數字、經濟數據仍不理想,新興市場沈浸在通縮、資金泡沫的淤泥之中,未能自拔;加上漲脹充斥致使環球金融市場越趨波動,未來投資者勢必要再經歷新一輪的高低起伏﹗

~~~~~~~~~~~~~~~~~~~~~~~~~~~~~~~~~~~~~~~~~
歐元撲朔迷離 增長弱勢漸成

歐元經歷了撲朔迷離的一周,最後莫名其妙地升值了。美元回軟,帶動風險資產價格反彈。

上周初,義大利信用評級展望遭調低,西班牙執政黨地方選舉大敗,市場擔心小豬病傳染上大豬。接下來傳出中國同意購買歐債,市場情緒剛有好轉,歐盟主席容克稱IMF可能暫停向希臘支付援助資金。

話音未落,法國總統親自力撐希臘,G8會議對此也和和氣氣。歐元便在消息的過山車上顛簸著,全周兌美元升值0.6%。美國經濟資料欠佳,美元走勢偏軟,股市走強,黃金、石油帶起商品價格。有趣的是經濟數字疲弱,美、德國債收益率下降,全球市場走出一波股債油金同步上揚的罕見行情。

當資金將注意力全部放在通脹與貨幣政策退出上時,筆者希望指出全球增長放緩的態勢似乎漸已成型。美國房地產、中國中小企業與歐洲消費出口均現頹勢,本周公佈的PMI資料可能連續第三個月在全球範圍內下降。這個放緩也許能稍稍舒緩通脹壓力,不過對消費與需求卻是不利的,企業盈利也可能隨之下滑。

Sell in May and go away是美國股市的傳統智慧。五月至今,全球股市跌4%,美國S&P跌2%,銀行股跌4%,礦業股跌7%,石油跌13%,農產品跌15%。這個背後是歐洲債務危機重燃,聯儲政策退出疑雲、中國增長減速、美元反彈。這條預言未必每年都准,不過筆者認為今年成真的機會頗大。全球增速意外放慢、歐債危機深化、中國通脹揮之不去、套利交易去杠杆,只要其中發生2-3樣,今年夏天便是風險重重。

陶東微博 (節錄) 陶東

美元反彈已近尾聲

美元反彈已近尾聲

執筆時,歐盟及國基會就解決希臘債務危機尚未有明確的方案出台,惟歐洲央行的態度似乎有所軟化,有官員稱預期歐盟下一筆貸款會如期發放給希臘,消息有助歐元於上周五亞洲時間重上 1.42美元水平。

若果如歐央行官員預期,歐盟貸款會如期發放,那麼一眾債權人應該是很有把握會在短期內拿到較多抵押品,如希臘即將變賣的國有資產,或是其黃金儲備等,而希臘政府可能已答應會進一步加稅及收緊開支。

問題是,希臘人民會如何反應?希臘反對黨又會如何反應?即使歐盟發放了新一筆貸款,危機或許會再被拖延 6至 12個月,但貸款條款若是甚為苛刻,那麼未來幾個月內希臘勢將出現嚴重的社會動盪,對南歐各國都會構成心理壓力。筆者預期,南歐債務危機最終將透過包括債務重組、局部違約、央行印鈔,以及各方承擔部份虧損等方法來解決。

上周希臘危機發展至如火如荼的一刻,歐元只曾一度輕微跌低於 1.40美元,該水平相對今年初的 1.34美元,仍有 4.5%的跌幅;如果說歐債危機於期間是惡化了、違約風險上升了、歐元瓦解的機會也增加了,為甚麼歐元滙價相對美元還是上升了呢?

由此可見,美元的問題不是更嚴峻嗎?在美國超高負債的前提下,全球央行及機構投資者正苦惱於如何分散多年累積得來的美元儲備!

有另一個迹象顯示美滙近期的反彈或已近尾聲:上周五瑞郎及紐元兩者相對美元,分別創出了歷來以及三年來的新高。

瑞郎在歐美債務危機中,一直都扮演着主要的避險工具,而紐元作為商品貨幣之一則屬於冒險工具,因此,在希臘問題懸而未決的情況下,無論是避險或冒險取態的投資者,對美元前景似乎都不存好感。

其實,美國政府若真的有心鞏固其「強美元」政策,在未來幾個月大可以選擇加稅、減開支、加息、央行退市及出售國債等方法來支撐美滙,不過,當中難免會打壓到股市的表現;希臘即將要選擇自己的命運了,而美國究竟又會選擇哪一個方向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蘋果日報 大環境小投資 潘國光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信用貨幣時代 黃金盛宴難結束

信用貨幣時代 黃金盛宴難結束


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表示,在人類歷史里,黃金從來沒有退出過財富象征的角色。只要社會還處在信用貨幣的時代,黃金的盛宴就難言結束。


綜合媒體5月24日報導,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炳南5月23日表示,黃金的盛宴從未結束,而且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會結束,只要人類還處在信用貨幣時代,總是需要有一點“真金白銀”來平衡整個信用體系的擴張風險。


他在出席“搜狐金融投資理財周”開幕式時表示,四千年里黃金從來沒有退出過象征財富的角色。“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世界上一度出現黃金非貨幣化思潮,許多大牌經濟學家甚至預言黃金十年變成銅,但結果是什么呢?黃金被人們從門里趕了出去,卻從窗戶中溜了進來,在貨幣體系中轟不走。”他表示。


張炳南表示,黃金有它自身規律,市場仍有五大因素支撐黃金價格繼續走高。


第一,是美元以及其他貨幣的貶值。2005年一個分水嶺,之前以歐元計價的黃金價格沒有顯著的波動,但2005年之后以歐元、日元計價的黃金價格都開始瘋狂上漲。


第二,是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中樞上移對黃金的推動作用。過去十年來全球大宗商品都漲了很多,作為商品,黃金自然也應該上漲。


第三,是全球投資黃金的熱情高漲。從2001年至今,全世界關注黃金的投資者越來越多,開始是私人資本,但從2010年以后,全球主要中央銀行已從連續近二十年的凈賣出轉為凈買入。這是一個趨勢性事件,也可能是黃金長期走勢的一個拐點。


第四,是全球信用危機。黃金在所有金融機構、個人甚至政府違約時,其避險作用就充分顯現出來。


第五,是全球貨幣經濟重建。從2010年開始,人們在金融風暴之后,意識到需要改變單一依靠美元的全球貨幣體系。例如,世行行長佐立克等人都提出要加入黃金配置。


中國工商銀行貴金屬業務部產品研發處處長李文龍也在會上表示,“年內黃金價格突破1600都算正常表現。”加息對於黃金的打壓非常有限,因為全球主要經濟體通過增發貨幣來去化解危機的遊戲還沒有結束的時候,紙幣永遠是貶值的,黃金仍將沿著看漲的方向繼續前進。對於國內投資者而言,在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持續之前,持有黃金仍是較佳選擇。


鉅亨網 劉洋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新歐債危機前傳

正當世人仍為希臘債務問題而商討最後一步,債務危機的戲目才剛展開。比較歐豬五國中西班牙「大得不能不拯救」,意大利則會以「大得不能拯救」的姿態冒起。環球金融勢必就新歐債危機再起波瀾﹗



~~~~~~~~~~~~~~~~~~~~~~~~~~~~~~~~~~~~~~~~~~~~~~



債務到期兼加息巨象現真身



要簡單形容意大利現今的經濟情況,就是財政狀況較為穩健,但經濟疲不能興。經濟增長極度緩慢,上季僅輕微增加 0.1%,加上該國推行的削赤計劃,很容易令國家經濟收縮,屆時意大利這頭歐元區債務巨象將會現真身。



有專家指出,若西班牙真的要求救,歐盟尚且能吃力地應付,但意大利則是「大得不能拯救」,歐元的命運可說與意大利連成一線,而該國現在面對的兩大問題,就是巨額債務到期及息率趨升。



意大利經濟增長緩慢,的確是與其經濟體系結構有重大關係。首先,該國的大企業少之又少,女性就業率在歐元區內排行尾二。國內年輕人亦大多找不到工作,有逾兩成 15歲至 29歲的年輕人沒有讀書,也沒有工作,只是游手好閒,情況在南部越見嚴重,令黑手黨人強馬壯。意大利央行行長德拉吉就曾說過,國內企業經常要面對有組織的犯罪,而企業與黑道千絲萬縷的關係,更看得人眼花撩亂,久而久之導致國內生產力不振。



衍生工具掩藏債務驚人



根據歐盟數據顯示,意大利 09年時的總債務高達 1.796萬億歐元,與德國旗鼓相當;然而,德國經濟體系顯然比意大利大得多。這只是可看得見的債務,有多年買賣歐洲國債的資深交易員表示,意大利透過衍生工具掩藏的債務更是多得驚人,保守估計至少有逾百億美元



意大利政府今年有巨額國債到期,官方公佈約有 2810億歐元國債到期,加上財赤預算需要發債約 750億歐元,合共 3560億歐元。此外,私企尤其是銀行亦需要大幅發債集資。據意大利銀行公會月初表示,業界單是今年就需集資 2000億歐元,市場胃納究竟能否吃掉這筆債,實屬疑問。



需透過通脹令債務貶值



雖然債務龐大,但國內儲蓄率高,大部份國債都是由國內投資者持有,銀行體系亦相對穩健。因此到現時為止,意大利在集資及還債方面都沒有困難,但很多分析指這要拜低利率環境所賜。有業內人士估計,息率每升半厘,該國每年就要多付 100億歐元利息,非常驚人。意大利 10年期國債孳息上周五收報 4.77厘,有專家相信,若息口攀升至 6厘,政府在還債方面必會吃不消。



說到國家要滅債,其中一個不二法門就是透過通脹令債務貶值。歐央行行長特里謝將於今年 10月卸任,記得誰是熱門繼任人嗎?對,就是意大利央行行長德拉吉了。德國小報《 Bild》曾戲謔道:「我的天呀﹗通脹對意大利人來說,就像茄汁配意粉,是一種生活態度。」



蘋果日報 環球透視 李大同

股市泡沫已成形?

不尋常的金融現象,不穩定的經濟數據,股市異常的反覆表現,金融海嘯真的過去了嗎?又或是環球金融正走向大型衰退期?更甚是新的泡沫已經形成?

~~~~~~~~~~~~~~~~~~~~~~~~~~~~~~~~~~~~~~~
看不見的股市泡沫

資產泡沫所以能形成,並非市場缺乏明顯的跡象,而是大家普遍視而不見。2000年,就在網絡泡沫破滅之前,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中的美國大公司的歷史市盈率接近30倍,大約是歷史平均水平的兩倍。但有人說那時的互聯網已經讓市盈率這種估值方法過時了。2007年初,就在美國房價下跌30%之前,房價租金比是正常水平的兩倍,但寬鬆的房貸政策和各種補貼顯然重新定義了所謂“負擔能力”這個概念。

一個新的股市泡沫可能正在醞釀之中,但這一次跡象卻沒有那麼明顯。盡管美國股市只用了26個月的時間就從經濟衰退的底部飆漲至現在的水平(這樣的漲幅通常需要10年的時間),但美股看上去依然不貴。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歷史市盈率為15.3倍,這只稍稍高於歷史平均水平──14.5倍。

但這些數字可能會吸引投資者走向懸崖。歷史經驗表明,相對於經濟規模來說,眼下企業的利潤水平過高且無法持續。以較正常的利潤水平計算的真實市盈率已經大大超過了20倍。

想要知道為什麼,我們來看看被廣泛用作衡量美國景氣程度的經濟指標──國民收入。國民收入由企業利潤、工人工資,獨資經營收入等部分構成。企業和工人在收入上相互競爭,但為了獲得成功,二者又相互依賴。當企業利潤和工人工資同步增加時,其結果是經濟健康擴張。當二者之一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過大時,通常意味著經濟衰退即將發生。

比如,1929年以後,每一美元國民收入中,企業平均稅後利潤為6.4美分。到了1966年,這一數字上升到8.3美分。但到了60年代末,這一數字又下降了19%。1997年,每一美元國民收入中企業稅後利潤為8.6美分,但到了90年代末又下降了13%。

畢竟,工人也是消費者。如果他們沒有參與到繁榮中來,那麼這種繁榮可能只是一個泡沫。

去年,每一美元國民收入中企業利潤為9.4美分,按歷史標準衡量,這大大高出了47%。如果企業利潤萎縮到歷史平均水平,那麼前述15.3倍的整體歷史市盈率將上升至23倍。這幾乎肯定會導致股價的暴跌。

耶魯大學經濟學家羅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用一種不同的方法來檢測被夸大的利潤水平。他以10年平均利潤計算個股市盈率,以防止上一年利潤不合理地激增。按照他的方法計算,美國股市現在的整體市盈率為24倍,2007年市場處於巔峰時整體市盈率為27倍。

當前企業利潤上升可能導致三個後果:

1. 這種現象得以延續並成為一種“新的常態”。這似乎不太可能發生。也許國內企業和海外市場是全球貿易的最大受益者,但如果這種好處沒有及時傳遞至美國工人那裡,國內企業和海外市場的顧客數量都會減少。也許用相對較少的人手創造出豐厚利潤的金融業已經永遠成為經濟中較大的一個行業,但沒有足夠的工資基數意味著消費者對抵押貸款、保險、信用卡以及形形色色的金融產品的需求會下降。

2. 工資或招工人數會激增。投資機構Gluskin Sheff的首席經濟學家羅森伯格(David Rosenberg)說,盡管美國就要進入經濟擴張的第二年,但勞動力市場卻非常疲軟。或許招工熱潮即將到來。但兩個跡象表明這暫時還不會發生:第一,盡管按歷史標準衡量,工人工資相對於國民收入來說低了10%,但包括福利在內的報酬總額卻處於正常水平。較高的醫療成本侵蝕了工人工資,這部分減少的收入或許無法彌補;第二,政府雇員和制造業工人的數量之比正處於歷史高位,而公共預算的現狀意味著政府裁員是一種可能。

3. 股票投資者應留意如下信息:歷史上,公司利潤佔國民收入的比重如此之大只有兩次,一次是1929年,一次是2006年。這兩年分別是史上最大的兩場金融危機的開端。

Jack Hough 華爾街日報

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

金銀比率仍偏低

黃金、白銀經過上星期數天的持續調整,金銀比率由銀價上月底逼近50美元時的32(32盎斯白銀可買一盎斯黃金),反彈至近來約40水平。不過,按信報畢老林分析,這比率比過去十年任何時期都要低,意味銀價相對金價仍貴。

美歐國債有泡沫 政府違約勢必行

隨著後金融海嘯的故事繼續發展,各已發展國家的經濟復甦步伐未見樂觀。美日歐等國家經濟發展未有喜色,卻身陷前所未有的國債絕境之中,不能自拔。作為一國政府,不能違約的信念已漸漸被動搖。美國政府、歐盟央行等正以不同的形式、不一樣的方法向世人上演一場違約大浪潮,亦同時把國債的關鍵元素 - 信任 - 正式摧毀。

有危自有機,投資者是否能做好準備?

~~~~~~~~~~~~~~~~~~~~~~~~~~~~~~~~~~~~~~~~~~
美歐日國債有泡沫

隨着商品價格從高位下調,市場擔心商品泡沫爆破。過去 30年,貴金屬、汽油及美國家庭的房屋、基本日用及必需品價格上升了 1至 3倍不等,表面看來頗為驚人,惟同期美國總負債升近 15倍,筆者認為後者才是當前金融市場最大的潛在泡沫,最終將必須透過違約或貨幣貶值來解決。

至於歐債方面,預期歐盟會要求希臘選擇局部違約的方案,以保歐元的完整性,惟此方案一旦落實,將表明之前的注資拯救已失效,暗示未來愛爾蘭及葡萄牙亦有可能要步其後塵。

美國聯邦政府負債上周觸及 14.3萬億美元的法定上限,財政部從 17日起開始動用公務員退休基金以應付必需開支,直至國會同意提高發債上限為止,未來兩個月,預料兩黨將就削減開支激辯。市場對此消息沒有太大反應,因為傳統上美國國債都被視為無違約風險。加上近日美國新屋動工數字跌近歷史低位,工業生產數據也比預期差,令市場只留意經濟復蘇的去向,多於美國潛在的信貸風險。

債券大王格羅斯一直看淡美國的財政狀況,認為美國將持續壓抑國債的實質利率,犧牲長線國債投資者的利益,並指長期投資美國國債是「自暴自棄」的行為。 PIMCO行政總裁伊爾艾朗更預言美國為減輕還債壓力,將會延續低息環境,令國債投資者因通脹而受損,他更認為歐洲未來將有至少一個,甚至越來越多國家需要進行債務重組。

筆者認為,未來幾星期將頗為關鍵,隨着全球經濟放緩的氣氛漸濃,美歐日等多國政府最終將被迫再次採納某種形式的寬鬆措施,其間美歐日元相對其他新興國家及商品貨幣,料將再度回軟。相對成熟國家負債多年以來累積的升幅,筆者並不認為當前的大宗商品,尤以貴金屬及能源存在泡沫風險,因為真正的泡沫存在於成熟國家的國債。

之前有美國投資大行估計,美國不會透過高調賴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因為聯儲局擁有一部印鈔機,大可利用印鈔來還債,故償還本金及利息是不會少的,但償還貨幣的購買力則會減少,這也是另類低調的違約方法

蘋果日報 大環境小投資 潘國光

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貨幣重要訊息(2011.5)

最新所獲得的貨幣重要訊息如下:

美元
1. 美元反彈只屬短期現象。美國負債即將觸及法定上限,其財政狀況亦即將成為市場焦點,從基本的會計學推算,美國在未來的 5至 10年內,並不存在任何有意義的削債空間

2. 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短期內極需要新增的「刺激方案」,削赤長遠來說是有需要的,但當前卻絕對不該發生,因為這會窒礙經濟增長

3. 美國債務本週初已到14.29萬億美元上限,財長蓋特納已敦促國會修改立法以提高債務上限

4. 美元反彈只不過是市場早前累積龐大的美元短倉,借歐央行無意在6月份加息,因此不約而同進行回補的結果

人民幣
1. 分析員估計未來五年人民幣兌美元每年5%至7%的速度升值,美元貿易加權滙率及其他以籃子貨幣為基礎計算的指數,或將下跌20%至30%

2. 人民幣與歐羅有時齊漲齊跌,二者已建立一種關聯,同時中國經濟增長也對加元和澳元產生正面影響

3. 人民幣滙率沒有在金融海嘯期美國飽受重創之時大幅升值,証明人幣升值不是迎合別人口味,而是內部經濟的整合需要,及外部經濟貿易的發展而有必要才改變,外界政治壓力並非主因

4. 人行資料顯示,人幣需求每年增長20%,但供應量卻追不上,儘管現時流通的人幣已較五年前大增80%,價格還未到平衡點

澳元
1. 澳洲儲備銀行從 09年 10月開始加息 7次至 4.75厘,大大增加業主供樓負擔;加上澳洲銀行近年在按揭業務相當進取,有機會重蹈美國覆轍,出現由樓市泡沫爆破引發銀行信貸緊縮潮

2. 經過年初水災及熱帶氣旋雅思的蹂躪,影響逐漸浮現。根據澳洲證券及投資委員會的最新數據顯示, 3月份澳洲申請破產的公司增至 1491間,是上世紀 90年代末以來最多之一

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資金流出香港勢在必行

決定樓市升跌,增加土地供應、復建居屋都是紙上談兵之策,給政客玩弄有餘,對樓市幫助無益。這些「妙策」多年來操作起來實質作用無法判斷,影響市場心理因素大於一切。

回歸現實,只要政府不真正從打壓需求著手,樓市樓價難以受控;香港開放形市場不單從以制於美國貨幣及金融政策,還要應付今天中國金融市場的一舉手一投足:中國收緊銀根之勢遇強愈強,又豈會讓香港維持目持協助內企融資狀況?資金流出香港勢在必行,只是時間問題。

~~~~~~~~~~~~~~~~~~~~~~~~~~~~~~~~~~~~~
中國「收水」港樓市乾塘?

香港樓按加息,並非因為銀行水緊,而是反映內地政府「收水」,一般內地企業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融資緊張,被迫轉戰香港。香港在發展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同時,打通了中港兩地的金融連線,使內地企業可以透過「內保外貸」方式,用內地企業的資產作為抵押,透過相關香港企業拿到貸款以作融資,甚至去買房地產。

在內地積極收水以控制資金過剩時,香港金融市場提供的廉價貸款,彷彿成了內地企業的太平門。不少內地房產商利用新興的「點心債券」,趁市場憧憬人民幣升值,成功以低息集資。內地一直擔心的金融安全,噩夢彷彿成真,香港不但沒有成為防火牆,反而成為內地貨幣緊縮政策的缺口

中央政府當然關注此問題,故香港金管局也不斷就本港的貸款增長發出警告。內地堵塞政策漏洞有前科,之前不少房地產商透過銀行的理財產品,從信託機構獲得融資,變相繞過銀行監管機構的緊縮政策,這個缺口去年開始已經被堵塞。所以,有理由相信中央是有決心和有能力,去堵塞香港的「滲水」缺口。

內地開始缺水,內地的離岸資金可能就要班資回朝。

傳統智慧相信,如果美國加息,資金會流走,香港樓市便會回軟;但美國不加息,香港樓市是否就可以一直向上?這是假設聯繫滙率,令香港的貨幣政策只會受美國的貨幣和利率政策影響,但從「內地收緊貨幣政策,反倒拉高香港的按息」這個例子,清楚看到香港的貨幣和利息,同樣受內地的貨幣政策影響。

資金不一定流回美國才會影響香港的樓市,如果資金流回內地,對香港的影響同意深遠。香港大幅提高印花稅後,內地資金集中在一手樓市操作,進一步扭曲了一手和二手市場的關係,一旦資金流逆轉,應會引發波動。

蘋果日報 黃元山

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環球通脹仍未見頂

環球通脹仍未見頂

中國上周四宣佈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0.5個百分點,雖說時間上有點突然,但在過去一年也可說是司空見慣,也是當前中央收緊流動性的最有效方法。市場開始憧憬內地通脹即將見頂,收緊銀根的措施可能快接近尾聲。不過,筆者恐怕投資者對通脹的預測過份樂觀, 4月份中國 CPI按年上升 5.3%,仍大幅高於央行的目標水平。

內地一年期定存利率為 3.25厘,若跟 4月份的 CPI比較,出現了接近兩厘的實質負利率,而負利率往往是推動人民將存款轉往投資的誘因,因此未來央行仍有加息的需要。當前內地的通脹問題,包含了內需推升消費、資產炒賣,以及輸入性通脹三大方面。加息及加存款準備金率只可以紓緩內部的問題,對於輸入性通脹,透過滙率升值只可抵銷部份壓力,未來中央仍將繼續運用「三率齊升」的手段來調控通脹。

不過,即使做了這一切,甚至再加上打擊期貨市場投機炒風,以及限制資金流入等行政措施,中央也沒有絕對把握壓抑通脹。若要預測通脹見頂,則必先要預測商品價格何時見頂。過去一年,商品上升並非完全由經濟需求所推動,而是由美、歐、日的量化寬鬆措施( QE)所衍生出來的貨幣貶值潮。

美元近期有所反彈,令一眾商品回落,惟筆者認為美元反彈只屬短期現象。美國負債即將觸及法定上限,其財政狀況亦即將成為市場焦點,從基本的會計學推算,筆者認為美國在未來的 5至 10年內,並不存在任何有意義的削債空間

美國聯儲局前副主席、現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 Alan Blinder近日就發表言論,指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短期內極需要新增的「刺激方案」,削赤長遠來說是有需要的,但當前卻絕對不該發生,因為這會窒礙經濟增長。

Blinder現時對聯儲局仍有相當的影響力,可是美國現時政治上極不方便增加刺激性開支,那唯一的辦法就只有貨幣性的刺激措施。筆者忠告讀者,須留心美國大型投資銀行未來一兩周會否提出類似的言論,假如有則聯儲局準備加推寬鬆措施的造勢活動很可能要正式展開,那我們的通脹又何時會見頂呢?

蘋果日報 大環境小投資 潘國光

澳元危機岌岌可危?

澳樓市堪虞澳元魅力減

挾着高息及商品價狂飆的勢頭,港人其中一種最喜歡投資的貨幣──澳元,兌美元於本月初再破頂升至近 1.1。然而,由於國際商品價格近期大瀉,加上最新經濟數據開始反映年初水災的影響,此商品大國的前景令人憂慮。

有分析估計,澳洲這個唯一逃過金融海嘯免陷衰退的發達國家,很有可能要步入衰退,並質疑儲備銀行是否會如市場所料,今年內最少加息兩次。

若大家有從美國次按危機吸取教訓,就清楚知道樓價對經濟的影響。不少專家已警告,該國樓市泡沫最終會嚴重窒礙經濟發展。澳元息率在金融海嘯期間仍達 3厘,與其他主要貨幣存在頗闊息差,以致資金擁入澳洲賺取高回報,磚頭就是其中一項最受捧的資產,去年首季該國樓價便按年勁升 18.8%。

不過,澳洲儲備銀行從 09年 10月開始,加息 7次至 4.75厘,大大增加了業主的供樓負擔。今年首季,澳洲聯邦銀行未能如期供樓的宗數,按季大升 11%,澳洲城市樓價按季勁跌 2.1%,以年率計接近 8.5%;加上澳洲銀行近年在按揭業務方面相當進取,要密切留意會否重蹈美國覆轍,由樓市泡沫爆破引發銀行信貸緊縮潮

澳洲樓市前景堪虞,澳洲國民銀行財務總監 Mark Joiner一語道破樓市的問題:「投資者買樓的稅前回報約為 2厘,但按揭息率卻有 7至 8厘,若樓價未有持續上升,這項投資就變得完全不合理。」事實上,由於澳元滙率節節攀升,也大大降低了外資的投資意欲。

除了樓市外,經過年初水災及熱帶氣旋雅思對該國的蹂躪,影響亦已逐漸浮現。根據澳洲證券及投資委員會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 3月份澳洲申請破產的公司增至 1491間,是上世紀 90年代末以來最多之一;而今年首兩月的數字,分別是 640間及 1299間。小企商會主席 Peter Strong警告,有關數字還未完全反映現況。

與企業存在唇亡齒寒關係的打工仔,前者破產不斷,後者面臨的環境亦不會好。雖然失業率仍維持在 4.9%的低水平,僱主上月裁員人數卻出乎意料地高達 4.91萬人,是 09年 2月以來最多。澳元從歷史高位至今回落逾 3.6%,儘管仍有息差優勢,但由於已累積很大升幅,加上其他發達國家已陸續緊縮貨幣政策,以及澳洲國內的經濟問題,將令澳元吸引力慢慢下降。

蘋果日報 環球透視 李大同

2011年5月12日 星期四

2011年全球社交網格局

人幣一次性大幅升值機會渺茫

人民幣一次性大幅升值機會渺茫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再次舉行,人民幣匯率再次短暫激升。

人民幣對美元的月環比年化升值速度,已從3月份的3.4%增至4月份的10.6%。除了有可能是跟平時一樣希望平息有關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爭議外,通貨膨脹的加劇也是北京讓本幣升值的一個理由。

但對中國多數貿易伙伴和競爭對手來說,這都將是無用的安慰。儘管人民幣已經對美元升值,但由於美元重挫,它對其他貨幣仍在貶值。同時,建議讓人民幣對美元一次性升值、或從小幅調整轉為有管理的浮動的傳言,在中國保守的決策者當中很難獲得歡迎

周一在華盛頓開幕的中美高官對話可能會提升人民幣討論的熱度。但最有可能的結果仍然是漸進升值而不是突然升值。

緩慢的升值速度和人民幣匯率的低估,已經使中國人民銀行變為一個經濟管道工的角色,也就是想方設法地回收每個月通過貿易順差和資本賬戶漏洞流入國內的數百億美元資金。利率等傳統貨幣政策工具更難使用,因為它有可能導致更多的資本流入。

一次性大幅升值(比如升值10%)然後重新釘住美元,將會減弱熱錢進入中國的動機。如果是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允許人民幣升值到市場確定的某個水平,則將是一個更加激進的解決方案。一旦匯率達到均衡水平,這個方案同樣有助於卡住來自外匯炒客的資本流入,同時又把貿易順差控制下來。

對於央行來說,不管是採取哪個措施都會擴大貨幣政策的騰挪空間。但對於總理溫家寶和國務院其他決策者來說,這是一個處於第二位的問題。

頭等大事仍然是保持增長和就業。人民幣的低估是出口行業競爭力的一個關鍵支撐,而出口行業是中國經濟體的主要需求驅動器和就業創造引擎。

理論上講,讓人民幣浮動起來利大於弊。實際角度來看,中國奉行實用主義的領導人不太可能放棄他們所熟知的出口推動增長的好處,換取踏入未知領地的不確定回報。未來幾個月的升值速度或許會因為通貨膨脹加快,但下注一次性升值的投資者實為魯莽。

華爾街日報 Tom Orlik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通脹投資八忌

於信報讀到通脹投資八忌,雖有八點,但重點在於自我控制、不要一時心急、不要過度專注賺錢、這才能避免做錯決定﹗

~~~~~~~~~~~~~~~~~~~~~~~~~~~~~~~~~~~~~~~~~~~~
通脹投資八忌

1. 不要輕信數據,簡單數據不能準確說明問題;

2. 緊認回報與風險,通脹底下容易出現投機現象,不要過於衝動;

3. 不要崇拜專家,因為投資專家都陷入美妙幻象當中;

4. 明智地運用資金,不要過分在股市進行投機活動;

5. 全面審視投資組合,不因波動而恐懼;

6. 停止數錢,不要讓情緒變化影響理智決定;

7. 減少組合不必要的變動;

8. 自我控制,不因市場過熱而失去控制能力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QE2.5掩至 QE3何時?

美國對QE2.5之取態,突顯出美國經濟仍未能真正改善。美聯儲對量化寬鬆政策或類此政策仍留有一手,QE3出台之日,必會令全球股市金市大為炒作,投資者應有所心理準備。

~~~~~~~~~~~~~~~~~~~~~~~~~~~~~~~~~~~~~~~~~~~~~~
QE2.5掩至 美風起雲湧

周三,聯儲局主席伯南克首次在議息後舉行記者會,希望增加運作的透明度。一般報道都覺得沒有太大驚喜,伯南克只是重複之前幾個月的論述:如重申他會如期完成QE2;不排除有QE3,但暫時看不到需要;否認QE引發了石油和食物的價格上升,認為油價只是反映供求關係,是短暫性的;他對美國經濟前景仍然只是審慎樂觀,就業和樓市仍然疲弱;預期寬鬆的貨幣政策會維持一段長時間;認為美元的弱勢只是短期的市場波動,長遠他支持強美元政策。

市場關注的,是伯南克是否會如期完成QE2和會不會推QE3,但較少留意到,其實他前天已經宣佈了QE2.5。回想去年初,第一輪QE大致完結,當時很多人預測聯儲局會退市,息率會飆升。不過,2010年8月,由於歐債危機越演越烈,伯南克宣佈了所謂的QE1.5,就是當債券到期後,會把回籠資金重新投資,使聯儲局所持的債券總量不變。當時QE1已經完結了,所以新一輪買債不算是QE1;但由於聯儲局所持的債券總量不變,所以也不算是新一輪的QE2。

情況一直維持至11月,由於美國經濟實在太羞家,被迫要進行QE2。訴說歷史,是要說明之前QE1完結後,隔了半年,伯南克才推QE1.5;但今次QE2還未完,他已急不及待告訴大家會在QE2完結後,立刻開展QE2.5:把債券到期後拿到的本金重新投資,維持聯儲局債券總量不變。QE3出台不遠矣QE2.5已經來到,QE3還會有多遠呢?

QE2.5的來臨,顯示了伯南克繼續實行寬鬆貨幣政策的決心,這個宣示,比任何議息聲明的字眼來得更實在更具體。雖然如此,美國政治現在風起雲湧,主要是針對民主黨政府是否審慎理財,可能會稍微拖慢伯南克印銀紙的速度。

黃元山
(由聰聰的中港經濟分析資料庫轉載,特此鳴謝)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綜合分析 - 近期金價走勢

近期金價大幅回落,主要原因如下:-

- 知名投資者索羅斯和伯班克等人所率領的對衝基金開始大量賣出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基金和投機資金離場
- 歐洲央行維持現有1.25%的利率水平不作調整。受此影響,歐元、英鎊兌美元出現大幅下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承壓大跌
- 美國ADP 5月4日公布,美國4月就業人數增加17.9萬人,表明勞動力市場正在逐步改善
-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調高白銀交易保證金,開啟了白銀大幅下跌的走勢

展望:

- 美元匯率的上升一般和美元計價的金價下跌保持一致﹐然而最關鍵是金價走勢中﹐只有約四分之一可用美元上下波動來解釋
- 「賺錢之神」約翰保爾森周二更預言,未來 3至 5年,隨着美國和英國大幅增加貨幣供應量,金價最高可升至每盎斯 4000美元
- 雖然美元出乎意料走強﹐可能會造成金價走軟﹐但美元走強這事本身不太可能為黃金牛市畫上句號

羅耕:金市銀市要大調整

4月尾信報羅耕分析銀市將現大調整,2008年調整由21.4至8.5美元/盎斯,維時七個幾月,2006年由15.2跌至9.5美元/盎斯,維時一個月。按此調整,是次調整非跌至底部亦要回至25美元/盎斯以下﹗



金價調整觀乎以往,大調整可回通道大半的四分之三,甚至跌穿底部﹗但以前著較為常見。以跌四分之三計,調整將至1280美元/盎斯左右,若跌穿底部的話,則在1180美元以下﹗換言之,調整大概300至400美元。




信報 羅耕

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美國經濟前景存疑

預測經濟復甦情況,不能單憑數據。投資者對美國就業數據有期望,惟事實是,美國經濟復甦緩慢,只能靠數字或官員發言間有充喜。經濟基礎不改,美國經濟將進入無盡的熊市之中。

~~~~~~~~~~~~~~~~~~~~~~~~~~~~~~~~~~~~~~~~~~~~~~

環球透視:兩就業數據背馳經濟轉角?

上周市場最關注的,當然是反映勞工市場境況的就業報告,勞工部公佈的新增職位為 24.4萬份,勝過預期;但失業率卻從 3月的 8.8%,升至 9%。勞工市場是決定美國經濟能否持續增長的一大因素,新增職位及失業率同時上升,反映的又是甚麼呢?

統計方法不同結果有別
兩個數據反映出兩個不同狀況的原因,乃勞工部使用不同的統計方法。以調查全國 44萬名僱主為基礎的機構數據( Establishment Data),是用來製作新增職位數據;而上月失業率意外上升,並非因為勞動參與率增加,而是住戶數據( Household Data)上月就業人數減少 19萬人, 3月時此數據為增加 29.1萬人,確實相去甚遠。

住戶數據是訪問全國 60萬個住戶得出的結果,當中包括農業工人、自僱人士及正在放無薪假的員工,涵蓋範圍較機構數據為廣,所以也更為波動。儘管與機構數據比較,住戶數據一向被認為不夠可靠,但就不代表可完全忽略此數據。事實上,住戶數據在反映自僱人士及創業小企的市場情況時,更為優勝;而根據過往歷史,兩項數據背道而馳,通常代表經濟正在轉角

上月新增職位遠勝預期,為美股帶來動力;但有不少分析師卻指出,就業市場仍存隱憂。其中的負面消息,包括上月每周平均工時沒有變動,而每小時平均收入只錄得些微增長。

留意危機之母:美國樓市
除了勞工市場,讀者亦應留意引發 08年金融危機的導火線──美國樓市的發展。美國房地產調查機構 Clear Capital發表的最新報告指,現時美國樓價已跌穿了 09年 3月時的低位,樓市正經歷雙底衰退。銀行為了散貨,都急急拍賣銀主盤,致使銀主盤買賣大增至佔市場的 34.5%,令美國樓價按季及按年分別下跌 4.9%及 5%,過去 9個月,全國樓價更急挫 11.5%,速度是自 08年以來最快。

樓市再陷衰退,可以預測的是負資產業主人數將增加,斷供宗數亦會上升。根據財務公司 LendingTree數據顯示,全國仍有逾 25%業主是負資產,在某些州分如麻省,負資產業主比率更佔相當高比例,達 46%。

由此可見,美國經濟前景或未能如預期般強勁,而高盛今年內已至少兩次調低美國經濟增長預測,最新將今年第二季及下半年的實質 GDP(以年率計)預測下調至 3.5%及 3.25%。

蘋果日報  李大同

為何工資總不夠高?

經濟增長不佳,工資何以上漲?

美元上漲是否會威脅金價

研究發現了黃金上漲跟美元弱勢有關,卻不是100%全然有關。按本文示,金價漲幅的四分之三因素與美元弱勢無關,那因素何來?新丁認為這與全球貨幣貶值有密切關係。

~~~~~~~~~~~~~~~~~~~~~~~~~~~~~~~~~~~~~~~~~~~~~~~~
美元上漲是否會威脅金價

這一可能性讓很多金甲虫開始擔心﹐因為近來以美元計價的金價的強勢似乎是以犧牲美元為代價的。其實﹐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今年特別顯眼。舉例來說﹐截至4月25日收盤﹐美元指數(U.S. Dollar Index)自去年底以來已累計下跌了6.3%﹐而黃金價格則上漲了6.1%。

不過﹐金甲虫的擔憂也不純粹是杞人憂天。很多人預計﹐隨著美聯儲第二輪定量寬鬆貨幣刺激計劃於6月30日結束﹐美元會再度上漲。不錯﹐有人預計美元的止跌回升或許最快能於上週晚些時候開始﹐不過這取決於美聯儲的會議結果。

但金甲虫擔心美元走強有一定道理嗎?這是我在本專欄文章中試圖搞清楚的問題。

我把有關黃金和道瓊斯FXCM美元指數(代表美元相對於一籃子美國最大貿易伙伴國貨幣的價值)共五年的數據輸入一套統計軟件。具體來說﹐我感興趣的是美元匯率變動曾在多大程度上引起金價變動。

果然﹐我發現了兩者之間存在一個反比關係:美元匯率的上升一般和美元計價的金價下跌保持一致﹐反之亦然。然而最關鍵的是﹐我發現金價的走勢中﹐只有約四分之一可用美元的上下波動來解釋

我要向讀者當中那些對統計感興趣的人解釋一下:美元指數與金價之間關係的r平方從未曾超過0.26﹐無論我對比的是兩者的日變化、周變化還是月變化。

這說明什麼呢?假設未來和過去一樣﹐除美元相對於其它貨幣的價值外﹐還有其它因素將解釋金價在未來幾段時期內的主要走勢

這個有點令人驚訝的結果前不久經量化研究公司Ned Davis Research的另一項研究所證實。該公司這項研究主要針對的不光是黃金﹐而是一般意義上的大宗商品。該公司高級宏觀策略師卡利什(Joseph Kalish)和大宗商品策略師拉法格(John LaForge)研究發現﹐過去幾年標普GSCI大宗商品指數(S&P GSCI Commodity index)的漲幅中﹐僅有約三分之一是源於美元疲弱

值得注意的是﹐我的觀察結果以及Ned Davis Research的結果並不意味著美元貶值一般僅佔美元計價的金價漲幅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這一結論僅適用於美元相對於其它貨幣的價值。
實際上﹐可以假設一個場景﹐這其中所有貨幣都隨著時間的推移按照同樣的速度貶值。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美元相對於其它貨幣的價值幾乎保持不變﹐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仍會出現上漲

結論到底是什麼呢?金價近來大漲﹐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可說是美元疲弱引起的。也就是說﹐雖然美元如果出乎意料地走強﹐可能會造成金價的些許走軟﹐但美元走強這件事本身不太可能為黃金牛市畫上句號

華爾街日報  馬克•赫伯特(Mark Hulbert)
《赫伯特金融文摘》(Hulbert Financial Digest)的創始人﹐他一直在跟蹤自1980年以來160多份金融簡訊提出的建議。

巴菲特看美元、黃金和石油

巴菲特繼續奉行價值投資法,但時而勢逆,長時間投資在有價值的企業存在風險大增,巴群今年首季表現飽受天災人禍影響正是一例証。他雖無明言對美元的信心,但其對美元的看法不無道理,值得深思。

~~~~~~~~~~~~~~~~~~~~~~~~~~~~~~~~~~~~~~~~~~~~~~~
巴菲特看美元、黃金和石油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沒有打算再次大手筆做空美元﹐不過他倒是預計美元將會進一步貶值。美元在上週五下跌至兩年半以來的新低﹐原因是投資者仍然擔憂美聯儲(Federal Reserve)的寬鬆貨幣政策和美國的債務負擔與財政問題。美元對多數主要貨幣都處於多年以來的最低點。
幾年前﹐伯克希爾(Berkshire)設置了一個做空美元的大空頭﹐投入總計數十億美元押注美元貶值。巴菲特上週六說﹐伯克希爾最近在外匯市場並不活躍。他說﹐美元的購買力無疑將會下降﹐但我認為世界很多貨幣的購買力也會下降。

他解釋說﹐如果是做空美元﹐則反映投資者是預計美元將比其他國家貨幣的貶值速度更快﹐而對於這種情況是否會發生﹐他也沒有一個明確觀點。所以巴菲特說﹐我們不太可能大筆下注於外匯市場。
但他聽起來仍然看好美元。他對美元的結論是﹐相比任何其他地區或歷史上的任何其他時間﹐他更願意留在現在的美國

至於不斷刷新紀錄的黃金﹐巴菲特說﹐人們仍在爭先恐後地投資這種大宗商品﹐實為愚蠢之舉。他說﹐在黃金數量固定的情況下﹐它沒有實際用途﹐其價值完全取決於其他人願意為它付出多少。他也不願意投資石油﹐因為油價走向很難猜測。

他說﹐很少有大宗商品未來半年到一年的走向是我們知曉的﹔人們喜歡追漲﹐而從較長時間來看﹐這並不是致富的辦法

華爾街日報 Serena 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