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再談黃金和白銀

再談黃金和白銀

近月以來黃金和白銀成為不少人的談論對象。客觀一點 ,不妨以基本面以及心理學角度分析其回報和風險。從基本面方面看,一大堆理由足以令多世紀以來的"誠實貨幣"價值向上:

1) 歐美中等大國多年以來不斷增加M2供應

2) 但歐美為主的經濟發展速度跟不上M2供應增長,自2001年美國的GDP/M2比率見頂回落,亦利好黃金和白銀

3) 歐債危機不用多言,總之就係難搞。希臘破產機率不細,更令人擔憂的是法國金融系統有風險(法興股價低見EUR17,低於2009年初海嘯低位)

4) 歐美經濟弱勢已成,而Obama所建議的US$477B財政政策可能難有作為。如果連2009年推出的US$787B救市措施亦不能將失業率降低和扭轉樓市弱勢,相信新政策效果難有大作為

5) 歐美公債高企,其中美國的Debt/GDP2由2008年的~60%大升至2010年的95%。在嚴重財政赤字下,以舉債度日的局面難有改善

6) 經濟積弱以及公債高企下,歐美等國只能維持低息以及增加M2供應,別無它法

7) 高通脹可能難被控制,除非美國大幅加息至3%-6%

8) 值得留意,像1980年代初聯儲局主席Paul Volcker的"加息打通脹"的人物難以出現。除了美國已默許"弱美元"之外,經濟積弱以及公債高企亦表明低利率是中長期趨勢

從基本面角度看,只有傻瓜才看淡黃金和白銀,並幻想聯儲局突然大幅加息。再保險一點,不妨看埋"市場心理因素"。通常真正的泡沫,須要以下兩個條件才能成立:

1) 估值過高
2) 大部份人瘋狂買入,並有大堆理由麻醉自己去進行瘋狂行為

回到2011年的黃金(US$1855/Oz),估值難說昂貴。與其說黃金昂貴,倒不如說美元貶值速度太快,而且政經局勢風險高得令人驚駭。

另外,不少傳媒、財演(Pundits)和老散,每當黃金和白銀"溫和調整",便急不及待走出來說黃金泡沫爆破,但每次金價略為回落後便有大量買盤入貨。諷剌的是,2008年US$147的油價沒有太多人說是泡沫,而2010年11月大部份人認為恆指於24,900水平並非頂位,除了充斥牛三理論外,大把人將恆指Target Price設為30,000-35,000點(即使今日仍有人認為恆指能見40,000)。事後回顧,兩件事情的結局都是一樣 ----- 高位回落

從市場心理因素角度,基本面堅挺而廣被看淡的黃金和白銀,看來易升難大挫。

不論從投機、投資、買保險的角度看,黃金和白銀等貴金屬都是十分可取。以防萬一,持有一些實金實銀,亦不算是誇張!!

分析員的告白

人幣升值將減速

人幣不斷升值的日子將不復見,原因如下:

-人幣升值可減少國家資產組合的風險,如今美元和歐元貶值,雖然目前歐美通脹率不算高,但貨幣貶值已降低了中國儲備購買歐美資產的能力

-中國進口增幅遠高於出口,八月出口下降,貿易順差收窄,出口弱化,反映進口成本不斷增加,出口企業承受巨大壓力,傳聞廣東浙江更出現大規模企業倒閉潮

-人幣升值削減出口企業的銷售利潤,過去還可通過資本高產出率和利潤率加以維持,但隨著工人薪金上升,成本上揚,滙率波動的成本已不易在企業內部消化

-人幣升值可抑制國內通脹,但通過滙率打擊通脹,效果比利率工具弱,也非主要手段;中國出口轉弱,若人民幣繼續升值,將影響出口及經濟增長

- 貨幣在正常的經濟週期必然會作出上升下跌之自然調整,幅度按經濟表現、金融政策等因素而不同,貨幣長升不跌可能性極微

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投資導航: 5利淡訊號 熊市假不了

熊市前夕,份外歌舞昇平。 08年金融海嘯前,香港 GDP增長不俗,首季增長 7.1%,次季差過預期成為轉勢關鍵,隨之而來的便是雷曼倒閉,股樓經濟跌至谷底;今日歷史重演,今年首季 GDP升至 7.2%高位,次季巧合地又遜於預期。福無重至,最新失業率降至 3.2%,是海嘯後新低; 08年 6至 8月,失業率為 3.3%,亦是沙士後低位。上周大市重挫 1786點,失守萬八關,「末日博士」麥嘉華明言已進入熊市,而無論由技術指標、新股表現等,大市已呈現熊市訊號,熊市已經襲港,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死亡交叉現 港股冇運行
蘋果散戶電話調查顯示,約 4成受訪者對港股感迷惘,不肯定市況是牛或熊。惟從形態走勢、技術指標分析,三大可靠熊市訊號已經高掛,港股毫無疑問正與熊共舞。

去年高位累跌近 30%
恒指今年 6月跌穿俗稱牛熊分界線的 250日線(現處 22668),已經近 3個月處於該線之下,而且拋離幅度越來越大,達 22%。坊間智慧,從頂位回落幅度逾兩成已屬熊市,港股自去年 11月高位 24988計,至今累跌近 3成,上述兩個因素乃第一個熊市訊號。

另外兩個訊號,分別是由 50日線跌破 250日線出現「終極死亡交叉」,以及月線圖 MACD發出雙熊訊號,兩個訊號已於 7月份同時出現。由於 50日線、 250日及月線圖皆屬移動緩慢,出現利淡訊號可靠性極高。

回顧香港回歸後出現的熊市,上述兩個訊號必伴左右。由 97年 8月至 98年 8月的熊市,恒指最多跌 61%,由 16820點跌至 6544點,兩訊號同於 97年 10月出現。

00年 7月至 03年 4月的熊市,恒指最多跌 54%,由 18125點跌至 8331點,兩訊號分別於 2000年 11月及 9月出現; 07年 10月至 08年 10月熊市,恒指最多跌 66%,由 31958點跌至 10676點,兩訊號亦不約而同於 08年 3月出現。

恐慌指數飆 大市難翻身
踏入 9月,市場恐慌情緒持續升溫,俗稱港股恐慌指數的恒指波幅指數( VHSI),上周五再升 5.1%至 43.7, 9月以來已躍升 56.6%,更遠高於今年平均 22.15水平。 VHSI越大,市場越恐慌越波動。

逼近雷曼爆煲水平
回顧 2008年,雷曼爆煲前夕, VHSI約 30水平,出事後則升至 50,與現時相若,及後海嘯越演越烈, VHSI當年 10月 27日升穿 100點,同日恒指跌至一萬點。現時希債尚未違約, VHSI已再升近 50,一旦出事,指數肯定狂飆,連帶指數亦會同步急瀉。

VHSI利用恒指期權的價格計算恒指的 30日預期波幅,當 VHSI處於較高水平時,代表市場預期恒指未來 30日會有較大變化或投資者情緒較不穩定。 VHSI今年 8月 5日突然飆升至 33,其後更創出了 52周的近期高位,隨後一直在高位徘徊,而恒指則進入綿綿不絕的跌市。

外圍方面,美國芝加哥交易所恐慌指數( VIX)亦持續上升,上周五升至 41.5,遠高於今年平均的 21.7,顯示環球金融市場動盪下,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加深。

先掟細價股 藍籌最後沽
著名的股市「浴缸理論」告訴我們,熊市洗倉三部曲是:先掟質素最差的細價股,再沽基金揸重貨的二線股,最後輪到實力最強的大藍籌。今年熊市的發展模式如出一轍。

中移、聯通氣勢轉弱
恒指去年 11月見頂回落,但不少業績唔對辦的細價股早於 09年已「到頂」,例如 07年市值曾達千億的煤炭股蒙古能源( 276),開採期一拖再拖,變身 4年仍然是「零產量」,股價 09年底彈至 5.49元便無以為繼,至今累瀉 9成。另一例子為霸王( 1338), 09年最高炒上 6.48元,去年被揭發產品含二惡烷後,業績大倒退,全年勁蝕 1.39億元,股價至今累瀉 91%。

血洗細價股後,基金轉沽二線股。雨潤( 1068)今年 4月仍高見 29元水平,但受「瘦肉精」及股東減持等因素困擾,大戶趁機洗倉,上周五急插至 10元水平,半年累挫 6成。基金愛股華晨( 1114)上月初創新高 10.98元之後開始調頭,至今挫近 4成,但僅回落至今年 3月的水平,料拋售潮未結束。

強勢大藍籌近日亦開始下跌,中移動( 941)月初逆市創 81.15元今年新高後,近日反覆回落,但離一年低位 68.05元仍有不少水位。

新股紛潛水 低處未算低
去年火熱的新股市場,今年急轉直下,隨炒作高峯 7月底冷卻後,至今 46隻上市新股中,超過九成仍然潛水,比例令市場咋舌,投資氣氛之差可見一斑。過往 10年,熊市新股潛水比率超過七成,現數字達九成,如非熊市,實難解釋新股市場如此疲憊。

企業盈利跌  PE似平實貴
無可否認,港股估值已跌至超低水平,彭博綜合券商資料,上周五恒指市盈率( PE)約 8.7倍,但由於一眾券商預測藍籌股的今年平均盈利盈測錄得下跌,故相信今年預測 PE將略升至 9.5倍。

經濟增長料放緩
回顧金融海嘯,恒指 PE低於 10倍的日子,約只維持 3個月,便見底回升。不過,現時環球經濟回落周期才剛剛開始,美國印銀紙及各國刺激經濟措施,似乎未能令各國回復信心,盈利預測將會陸續下調,與金融海嘯期間企業盈利下跌周期接近完成,絕對不能相提並論


瑞信 9月初調低對本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原來的 5.2%降至 5%,明年由 4.6%降至 4%,中金亦將明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由原來的 8.7%下調至 8.4%,相信其他投行也會跟隨。經濟不景,近月多間歐美券商紛紛下調恒指以及藍籌股全年目標。隨着盈利下跌,現時估值似平實貴,市盈率也會自動調節,回升至 10倍樓上。

若盈利看跌,市盈率再低都不能作準,要更準確量度估值,最好還是睇賬面值。恒指目前市賬率 1.26倍,距金融海嘯低位 1.04倍,仍有 18%下跌空間,即恒指有可能跌至 14600點,才與金融海嘯睇齊。若希債爆煲,港股難言見底。

隨時跌落萬五
(海通國際中國業務部副總裁 郭家耀)
若希臘出現違約,令銀行大幅撥備,有機會重演 08年金融海嘯,銀行互不信任的情況。港股正步入熊市,由於還債高峯期會在年尾出現,到時先見真章。家乜技術支持位都穿晒,恒指喺萬七點先有支持,出現技術反彈後,如果外圍轉差,或會下試 15000點也不一定。

熊市明年先完
(交銀香港首席經濟及策略師 羅家聰)
今次跌市是 07年衰退的延續,家市場錢多,一跌就有人買,要消磨晒投資者嘅購買力同意志,個市先算係跌完。今次熊市與 00至 03年類似,今次跌勢較慢。另外係債務問題,家冇人解決債務問題,個個只會話救市,你越救個債就會越大,熊市最快待明年才會結束。

黃金突失寵兩日瀉 9%

金價下跌,市場再起金價熊市將現之說。事實是,全球經濟基本層面不斷轉壞,環球投資風險不斷上升,避險工具一個一個倒下,將突顯黃金堅挺﹗黃金此時出現調整,並無影響其基本走勢。調整震走短線投資者,將會令黃金更加健康﹗

~~~~~~~~~~~~~~~~~~~~~~~~~~~~~~~~~~~~~~~~~~~~
交易所加孖展 炒家狠沽套現黃金突失寵兩日瀉 9%

全球股市上周大瀉,投資者接「奪命孖展 Call」的情況比比皆是,有指對冲基金大手沽出手上黃金套現平孖展,觸發金價勁跌。貴金屬市場禍不單行,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在上周五,突然宣佈調高黃金及白銀的期貨孖展,令金銀價格跌勢加劇。消息公佈後,期金單日勁跌逾 100美元至每盎斯 1639.8美元,兩日內累積跌幅達 9.3%,創逾 28年來最大兩日跌幅。期銀跌得更誇張,單日跌幅昨已近 18%,創 32年最大跌幅。

全球股市上周蒸發逾 3.4億美元資產,股價急挫,引發投資者被追收孖展,將手上的黃金套現遂成為最方便的做法,亦拖累金價狠跌。資產管理公司 Pension Partners投資總監 Michael Gayed表示,在環球性追孖展的情況下,黃金成為了最佳的套現資產。

黃金突然失寵, RBC Global Futures貴金屬策略師 George Gero指出,部份對冲基金被迫沽出黃金以支付孖展,而其他投資者眼見金價扭轉升勢,亦紛紛出售黃金鎖定利潤。他續稱,有些歐洲國家的央行似乎正在出售黃金,以增加現金流應付動盪市況,也是令黃金沽壓沉重的原因。

此外,芝加哥期貨商品交易所( CME)上周五宣佈,將期金的基本按金調高 21%,至每張合約 11475美元;補倉按金則由 7000美元,調高至 8500美元。另外, CME亦同時將期銀基本按金及補倉按金調高 16%,分別至 24975美元及 1.85萬美元。

事實上,由於白銀有工業用途,擔心歐美國家經濟陷入雙底衰退,加上上海黃金交易所日前宣佈擴闊期銀合約的上下限價,令期銀跌勢更為誇張。現貨銀今年的升勢已完全蒸發,期銀兩日內累跌逾 25%,跌至每盎斯 30.101美元。

金價在過去 10年勁升 5倍,單就今年而言,其升幅亦有 16%。現貨金在上月創下每盎斯 1900.23美元的歷史新高,由歷史高位至上周五收報 1656.8美元,跌幅已有逾 12%。投資者現時最擔心,金價的升勢是否已經扭轉過來。

巴克萊資本駐紐約分析師 Suki Cooper則對金價仍有信心,「我們認為金價只是暫時出現調整,與 08年的情況類近。」當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黃金價格在 10月大跌 18%,但由於資金需要避險,令金價在之後兩個月大幅反彈升 23%。

蘋果日報

另一枚計時炸彈: ETF市場

股神畢菲特曾說過,對於一般投資者而言,投資 ETF是個不錯的選擇,回報分分鐘比管理費高昂的對冲基金要好。事實上,大同也曾經認為,交易所交易基金( Exchange Traded Fund,簡稱 ETF)是散戶的恩物,貪其入場費低及交易方便。但上周爆出瑞銀魔童阿多博里( Kweku Adoboli)涉嫌未經授權交易,透過 ETF及衍生工具交易造成瑞銀虧損約達 20億美元,令 ETF市場的潛在問題再次受到市場關注。

其實畢菲特所指的是被動型指數基金(index fund),是 ETF的一種,屬較早期的產物,這類指數基金的確為懶於揀股,又想投資的散戶省卻很多煩惱。

不過,隨着受歡迎程度增長,其複雜性亦與日俱增。現時指數基金只佔 ETF市場的一小部分,而「合成 ETF」(即並非持有實物資產,而是透過衍生工具互換追蹤資產價格的 ETF),所佔的比率卻高速攀升,在歐洲 ETF市場中,接近一半是這種合成 ETF,更為 ETF發行商提供可觀收入。

舉例而言,中國法例規定海外投資者是不可持有 A股,但追蹤中國 A股的 Market Vectors China A Shares ETF卻能夠在紐交所掛牌交易,實質操作是 ETF與合法持有中國 A股的證券商訂立股票互換協議,讓 ETF間接持有這些 A股,不過,若證券商急需出售股票套現,所引發的問題難以想像。

更加令 ETF市場危機四伏的是, ETF發行商多為銀行,本身卻存在利益衝突。銀行為客戶提供 ETF的同時,亦要處理交易量及為追蹤資產作對冲,到最後要犧牲的當然是投資者的利益。此外,流動性欠佳的情況,亦隨着債券 ETF及商品 ETF的出現而日益嚴重。 ETF與市場緊密掛鈎的關係,當市況不佳時, ETF的存在是為市場落井下石。

若監管機構再不加快步伐對 ETF市場進行監管, ETF產品造成市場大恐慌的日子相信指日可待。

環球透視 李大同

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央行干預難阻金價升勢

瑞士央行上周宣佈與歐元掛鈎前的幾分鐘,金價已於每盎斯 1920美元新高附近,開始掉頭回落近 50美元,隨後一天在亞洲時段的靜市中,金價又突然於兩分鐘內下跌 60美元,有市場人士指兩天的行動反映有歐美央行干預金市,以防避險資金一窩蜂地由瑞郎湧入黃金,筆者亦認為這看法十分合理。



事實上,美歐央行於過去 10年一直有間歇性地干預金價升勢,因為金價上升即反映紙幣價格下跌,隨着黃金於過去一個月,先後兌所有主要貨幣均創出新高,整個紙幣制度正面臨信心危機,其中債台高築的歐美貨幣更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若歐美債務危機越演越烈,筆者不排除七大工業國( G7)有一天會公然於市場上干預金價。至於成效則預期會比 G7干預日圓的成效更小。執筆時美元兌日圓為 77.5,剛好是 G7於日本 311地震後出手干預前的水平。



為甚麼干預金價的成效會更小?因為 G7都不敢大手減持黃金,他們知道黃金是用來解決國家債務危機的最後一着;不但如此,所有新興大國都明白此道理,所以自金融海嘯以來各國都一直默默地增持。



那麼金價是否已出現泡沫?在過去 3年,幾乎金價每上升 200美元,筆者都會聽到如此的質疑。其實並不是所有於短時間內出現驚人升幅的東西都一定是有泡沫的。例如,希臘一年期債息於短短 12個月內,由 10厘升至 90厘,難道又是泡沫嗎?很多時,市場價格的升跌,是要向我們表達一些重要的訊息。



過去 30年,金價上升近 4倍,似乎頗為驚人,但同期美國總負債卻由 0.9萬億美元升至 15萬億美元,升幅 14倍。若說金價出現泡沫,那麼美債豈不是超級泡沫?實際上,當前金價的升勢就是要告訴我們,美歐的債務危機將不會無止境地延續下去,而終局將只會有幾個可能,包括:( 1)多年的緊縮措施換來多年的衰退;( 2)債務重組及違約;( 3)持續印鈔及貨幣貶值;( 4)戰爭。



央行干預金市只會趕走那些利用高槓桿的炒家,剩下來的將會是越來越多願意增持真金白銀的大小買家。


大環境小投資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