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

滯脹難逃

美國經濟數據再好,亦是數字上的反映,實際距離經濟好轉或復甦更有一段時間。量化寬鬆政策未見其利,先見其害,高失業率、滯脹必再次令美國陷入新的困境之中。

~~~~~~~~~~~~~~~~~~~~~~~~~~~~~~~~~~~~~~~~~~
日本中東夾擊美難逃滯脹

今年第一季即將過去,若要形容全球政治及經濟局勢,用日本已故名導演黑澤明的《亂》來形容最為貼切。中東北非推翻政府浪潮繼續,令油價居高不下;日本東北部大地震引發的核輻射危機未解決,美國聯儲局 QE2在甚麼時候結束等均未有定論。「今後全球經濟形勢何去何從?」成為每個投資者心目中的頭號問題。

美銀美林公佈月度基金經理調查,反映基金經理們對宏觀經濟的樂觀情緒下跌,並認為在未來 12個月內最可能發生的經濟事件就是出現滯脹( stagflation)。

相信讀者對「滯脹」一詞不會感到陌生,就是通脹節節攀升,但經濟增長停滯不前、失業率又高企的經濟環境。由於美國聯儲局不斷向市場泵水,商品價格由去年夏天開始就不斷飛升,但日本受天災影響全球供應鏈,中東局勢未平谷起油價,將會令滯脹問題更迫在眉睫。

現代人的生活無法離開電子產品,無論是汽車抑或電話,電子零件均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份,而日本是先進電子零件的出口大國,災後令日本廠房停產,零件供應緊張繼而推高電子產品價格,影響將延至今年夏天。

研究機構 RDQ Economics指出, 05年美國受到颶風卡特里娜吹襲時,亦出現過類似通脹情形。新奧爾良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受災後令港口運作停頓, ISM支付指數(乃屬於 ISM製造業指數的分項,反映企業的通脹預期)由 8月時的 62.5點,到 10月時先至 84點。但今年 2月 ISM支付指數已經達 82點,若因日本的影響令通脹預期攀升,將蠶食企業邊際利潤,通脹成本或轉嫁至消費者,影響全球復蘇。

美國經濟對上一次經歷滯脹是於上世紀 70年代時,源於經濟政策的改變。前美國總統尼克遜於 1971年宣佈放棄金本位措施, 73年及 79年又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令該國墮入通脹不斷飛升,但經濟卻無力增長的惡性循環中。曾在總統列根時代擔任白宮政策發展官員的費拉拉,提出了美國現時面對的嚴峻局面,市場人士普遍預料,聯儲局在今年 6月 QE2到期時,將宣佈結束量寬政策。

問題是儲局一直是國債市場的大買家,一旦宣佈不再買債,由市場承接儲局的買家角色必令國債孳息向上,間接令企業借貸成本增加,費拉拉斷言美國在下年中,將再次進入衰退期。消費價格趨升,消費意欲卻下降拖累經濟表現,美國似乎無論如何,都難以逃離滯脹的命運。

蘋果日報  環球透視  李大同

路易斯拐點將現

中國經濟不斷轉型,其中勞動人口為最重要一環。陶東以路易斯拐點(Lewis turning point)為主軸,歸立出中國未來發展的六個轉變:

1. 最低工資出現一次持續性的飛漲
2. 通貨膨脹結構性上揚。
3. 住房需求和家居改善的需求增加
4. 生產線機械化、自動化程度會明顯提高
5. 主攻中國內需的海外品牌、服務業會大量的流入中國
6. 中國不再是製造業龍頭

~~~~~~~~~~~~~~~~~~~~~~~~~~~~~~~~~~~~~~~~~
陶冬:一個你不能不知的經濟巨變

經濟趨勢大師陶冬博士提醒,請注意「路易斯拐點」,這是一個你不能不懂的經濟學名詞。它將是未來十年影響中國經濟最深遠,也是影響世界經濟最重要的變動之一。它是一場人口結構上的大變局,是危,也是機!

什麼是「路易斯拐點」?
路易斯拐點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Arthur Lewis於1950年代提出。論點指出,發展中國家的二、三級產業不發達,農村存在大量剩餘勞動力,務農收入低,城鎮工作的收入略高,大批農民因此湧入城鎮,而在農村勞動力耗盡後,城市勞工市場需要大幅加薪才能請到新工人。這個時點就稱為「路易斯拐點」。

一根油條,預告了全球與中國經濟將進行一次大調整!
「每次出差到上海,我最喜歡到上海浦東的香格里拉酒店吃早餐。那裡的早餐,有五、六百種之多,即使種類這麼多,每次我去都會吃上一根油條,它讓我重溫兒時的記憶,吃完之後,覺得很滿足。」

「不過,這一次我去,卻讓我很失望,因為一堆油條是炸老的,想要請服務生現炸,他卻不願意。這種服務態度讓我很不愉快,我向餐飲服務部經理反映,答案更令人吃驚。經理說,『實在很抱歉,我們的人事流動率高達70%,這還是我們大幅加薪70%後的流動率。』勞工不足、流動率太高,以至於影響到飯店的服務品質。」

這一根油條的故事,陶冬在不同國家演講的場合,或是與各國銀行的VIP客戶私密會議中,他也不斷訴說著「油條」的故事。他藉由簡單的油條經驗,傳遞中國工資提高、經濟結構改變,將會如同「蝴蝶效應」一般,影響到全球經濟的訊息。

除了「油條」的故事外,陶冬更高分貝提醒:「請記住『路易斯拐點』這個詞彙,這將是未來十年影響中國經濟最深遠,也是影響世界經濟最重要的變動之一。」

為加工出口業撐開的保護傘,如今正一把一把地快速收起
去年六月十九日,人民幣重新實施浮動匯率,短短幾個月時間,人民幣匯率就從金融海嘯時「釘死」的6.82兌一美元,一路升值到6.85。在此同時,中國的三十一個省市,也陸續修法提高最低工資,平均幅度達23%。貨幣升值、為勞工加薪,過去中國為加工出口業撐開的保護傘,如今正一把一把地快速收起。

「北京的態度變了,」陶冬說,當人民幣被各國逼迫升值,中國想出的解套方式,就是為勞工加薪來紓解升值的壓力

他解釋,中國若讓人民幣升值,很可能迫使廠商為降低成本,出走到其他國家設廠;相形之下,立法為勞工大幅加薪,也會提高企業的出口成本,等於變相讓匯率升值,「讓工人受惠,把錢留在自己口袋裡。」

在這種政策指導思惟下,北京、江蘇、重慶等六個省市,今年初再立法為勞工加薪。陶冬估計,今年底以前,三十一個行政區可能還會出現另一輪加薪潮。

面對政府引導工資提高,中國的企業倒是樂見其成。中國最大飲料商之一的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對於不斷持續提高工資的看法是,「企業賺錢讓員工分享有什麼不對」?在去年專訪他時,他就大膽預言,「工資上漲一倍肯定是會來的」。對照他的預期,香格里拉酒店的薪水調幅顯然還不夠。

工資提高,成本不是也會增加?對這個問題,宗慶后一點也不擔心,他說,「工人的薪水提高,購買力增加,自然就會多買娃哈哈的產品,這有什麼不好?」看來,中國工資上漲,中國企業心裡早有準備,而且心中預期的漲幅,早就定得高高的。

中國勞動市場二○一四年 進入「路易斯拐點」
只是,當薪水調高、鄉村城鎮化後,出現了大多數企業當初沒有料到的「勞工轉移」現象。對來自內地與農村的農民工來說,中國各地大幅調薪的結果是:家鄉的薪資水準和東南沿海地區大幅拉近。

陶冬分析,近年來中國當局對內陸地區的基礎投資明顯提升,加上工作機會增加,在實質獲利相對提高下,農民工紛紛留在家鄉附近地區就業,自然導致區域分配的勞動力重新洗牌,而沿海工人越來越少,也是可想而知的結果。

但在區域勞動力分布重新調整時,陶冬認為,也有一股更大的趨勢正在醞釀中。依照聯合國推測,中國勞動力將在二○一七年進入負成長。儘管目前中國的勞動供給仍然大於需求,稱不上勞工短缺,但陶冬估計,受到人口政策影響,中國的勞工數量將從一四年時開始減少,比聯合國估計更早。而且隨著內需消費爆炸式攀升,將有更多勞工轉向其他產業發展,缺工總數將加大。他估計到了一七年,中國的缺工人數將達到一七六○萬人

對比總數多達八億的中國勞工,缺工一千多萬人,其實並不高。但陶冬提醒,一七六○萬名勞工相當於美國勞工總數的一一%、日本勞工總數的二五%,或是德國勞工總數的四○%。「若以全球視野來看,這個數字就非常巨大」。陶冬認為,這是中國內需新的動力,也是新的商機。

正由於中國內需擴大,服務業加速發展,以及城鎮化全面鋪展開來,陶冬預估,中國的勞動市場會提前從一四年進入實質性短缺狀況,鄉村多餘的勞動力不足以供給城鎮勞動力的需求,這時,就會出現「路易斯拐點」。當「路易斯拐點」現象出現,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陶冬分析,就業市場改變,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意味著中國作為世界加工廠的黃金時代,已經開始褪色,中國以出口為導向的成長模式,差不多走到盡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也認為,雖然路易斯拐點出現的確切時機還無法確定,然而中國勞動力已經不再如前幾年「無限供給」,卻是不爭的事實。當工資節節高升、原本「便宜」的勞動力不再便宜,就預言著中國長久以來享受的「人口紅利」,已經步入尾聲。更重要的是,中國長達七、八年的通縮時期,已經徹底結束。

從「世界工廠」角色,轉型成為「世界市場」,六大改變即將發生
陶冬說,從國際角度上來看,製造業模式可能會面臨一次全面性的調整,而過去十年全球的低通貨膨脹,也會遇到衝擊。而從投資角度來看,路易斯拐點意味著什麼?根據過往經驗,陶冬大膽估計,六大改變將伴隨而來。

第一、從過往新興國家的經驗,路易斯拐點之後,最低工資無一例外的,會出現一次持續性的飛漲,且低端消費市場迅速擴張,這種情形肯定會在中國出現。

第二、工資上漲將常態化,帶來通貨膨脹結構性上揚。而且這一輪通貨膨脹之後,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回檔估計有限,因此中度的通貨膨脹會持續存在,估計未來十年,通貨膨脹指數將維持在4%到5%之間,並進而引發全球性通膨。

第三、工資增加,使得住房需求和家居改善的需求增加。陶冬認為,除了對房地產需求提高外,因為蓋房子衍生出來的建材供應商、原料供應商,甚至是家具供應商的受益程度,會比房地產與土地開發商來得大。

第四、工資提高,各工廠為降低成本,生產線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會明顯提高,設備業會因此受惠。更重要的是,在工廠往內地遷移時,不只是簡單的地理上的轉移,也將伴隨資本投入的增加。

第五、在中國投資的外資,因為工資改變,投資結構也出現變化。對成本敏感的製造商的投資比重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主攻中國內需的海外品牌、服務業,會大量的流入中國。

第六、製造產業鏈將重新洗牌。以中國作為生產基地的生產供應鏈,會因為工資成本提高而逐步瓦解,甚至出走。中國不再是製造業龍頭,這些出走的外資,甚至是中資企業,將成為其他工資成本較低的新興國家搶奪的對象。

陶冬的六大預言,描繪了一個什麼樣的情境?簡單的說,就是中國逐步脫離過去「世界工廠」角色,轉型成為「世界市場」。而人民變有錢後,購買力增加,勢必會帶動新的消費力與消費模式。

家居產品需求將大幅攀升,企業積極轉型加速自動化生產可以這麼形容,之前,中國經濟成長造就出不少金字塔頂端的富豪;而人民所得增加後,帶動的消費力則像金 字塔底層般的龐大力量,將呈現無處不在、如海浪般一波波的力道。今年春節中國「黃金周」期間的消費金額,就達到新台幣1.5兆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就是低階消費大幅提升的例子。

而中國在全面拓展城鎮化時,搬到城鎮的居民除了購買不動產,對於建材、室內裝潢的需求,也相對大幅增加。如玻璃、瓷磚、家具和裝修工程產業,將出現一段高速成長期。例如中國的家具和裝潢材料,銷售年成長率都接近四成,只略低於金銀珠寶產品,可見家居產品的需求將大幅攀升。

此外,無法招攬足夠數量的勞工,已經迫使不少加工出口型企業積極轉型,朝自動化製程發展。當龐大的自動化設備訂單湧出,生產設備的業者將最先感受到這股動力。

現階段中國的生產成本雖然比較便宜,但長期而言,當薪資成本不斷攀升,企業終究會將位在中國的產能遷走,到其他國家設廠。不過企業選擇在中國製造產品,有低廉的成本和產業鏈整合的優勢,一旦選擇搬遷,生產成本勢必提升,帶動通膨走高。陶冬因此認為,中國的通膨將會因此「輸出」到其他國家,讓通膨局勢全球化。

路易斯拐點到來,勞動力供應面臨大缺口。中國憑藉低廉勞力的世界加工廠成長模式,差不多走到盡頭;而隨著勞工薪資大幅上漲,人民所得提升,中國將從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此經濟結構的巨變,也將對全球經濟帶來深遠影響。

陶東新浪博客 (節錄)

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H按上調 超低息環境終結

H按上調 超低息環境終結

最近銀行開始加息,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銀行資金成本上漲,拆息將持續向上,本港正步入加息周期,供樓人士應注意超低息環境經已終結,計算每月供款時,宜預留額外多 2厘的「緩衝資金」,以增強供樓負擔抵禦能力,甚至有專家認為,預留多 4厘彈藥,才是應付未來加息期最穩健做法。

心理影響大於實際影響
本港正逐漸步入加息周期,大型銀行牽頭宣佈調整拆息按揭水平到 H+0.9%至 1.3%,經絡按揭轉介首席經濟分析師劉圓圓指出,銀行加息後,由於息口仍處於極低水平,以 200萬元物業承造七成按揭,供款期 20年計算,實際按息 1.51厘,每月供款僅多出 380元(見圖),心理影響會大過實際影響,對供樓人士而言,開始意識到低息環境不復再,並應為未來加息作好準備。

劉圓圓分析說,由於現時銀行資金成本壓力上升,利潤空間收窄,銀行會將按息上調至「正常水平」,即使目前銀行將實際按息上調至 1.5厘,仍屬不正常低水平。至於何謂按息「正常水平」,她認為,應回到實際按息 4至 5厘水平,估計銀行會逐步向上調整。為應付加息期,供樓人士應在現水平實際按息 1.5厘,準備額外多 2厘的「緩衝資金」,作好防範措施。

H按仍是主流按揭產品
另外,她指出,現時以拆息掛鈎的 H按計劃計算,明顯較以最優惠利率為基準的 P按計劃為優惠,兩者現時仍然存在一定息差距離,使用 H按計劃的業主每月的供款支出相對較少,雖然銀行加按息,但以現時拆息水平計算, H按仍是息口最低之計劃,預料息口將進一步逐漸上調,至於整體按揭市場,預料在主要銀行牽頭下,短期內其他銀行將逐步跟隨,令整體市場按揭利率上升。

料加息期長時間持續
工銀亞洲董事兼副總經理黃遠輝認為,本港息口走勢將持續上升,主要原因是資金成本上漲,中國政府實施從緊貨幣政策後,不少內地企業轉向本港銀行借貸,導致近期本港銀行貸款激增,甚至出現本地資金緊絀現象,有銀行向大額存款客戶調高定存利息,以維持長期資金供應。由於中國政府未有放寬調控,內地企業貸款需求仍然不變,料 H按息將上調。

另外,他指出,由於市場睇好人民幣匯價走勢,將港元存款轉做人民幣存款,現時本港共有 4,000億元人民幣存款總額,但由於銀行不能將人民幣貸款,令本地資金更形緊絀,進一步激化加息。他預期,本港加息期將長時間持續,最快於 3月底後有機會再加息。

供樓人士預多 4厘「緩衝資金」
星展香港零售銀行部客戶、存款及抵押貸款高級副總裁鍾少權稱,銀行資金成本相當昂貴,不排除息口會再上升,新造樓宇按揭人士,將要進行更大壓力測試,他建議,供樓人士應在現水平實際按息,預多 4厘「緩衝資金」,確保有足夠負擔抵禦能力,以應付加息。

蘋果日報 (節錄)

美元地位日低 漸失避險功能

各國央行及投資者對美元的戒心愈來愈強,在近來的國際事件上亦可見一斑。作為與美元掛勾的港元無可避免要走相同命運。作為香港的小市民,要提早預備減低損失﹗

~~~~~~~~~~~~~~~~~~~~~~~~~~~~~~~~~~~~~~~~
美元失避險功能

近日市場焦點可謂目不暇給,日本、北非、中東、南歐等每一件事都甚具震撼力,惟其間「避險」情緒升溫,卻沒有對傳統的避險貨幣美元構成支持。相反,上周美滙指數更跌至 16個月新低,反映美元不但已失去昔日避險的功能,更可能是當前全球最危險的貨幣之一。

事實上,上述的幾件大事,每一件都有不利美元的一面。日本災後需要龐大資金填補數以十萬億日圓計的經濟損失,日本政府短期內必須加大財政開支,雖然國民或許還有一點儲蓄可以動用救國,但日本作為美國國債的第二大海外持有人,即使現階段不會公然大手減持,也不見得再有能力積極買美債。

此外,中國近月貿盈顯著減少,中央亦面對分散外滙風險的壓力,因此,中、日兩國未來對美債的興趣及支持度都會大減,而美債供應量卻節節上升,在債王格羅斯也要盡沽下,筆者看不到何來有足夠的買家填補需求真空,唯一辦法就是繼續以印鈔來「暫時」解決問題。

另外,歐美聯軍轟炸利比亞並設立禁飛區,卻沒有一國願意派遣地面部隊進駐,內戰勢將持久延續,當地要恢復正常的石油出產變得遙遙無期。整個北非及中東亂局顯示美國在該區的影響力正逐漸減少,阿拉伯世界未來依賴美軍及美元亦將減少,因此當前油價上升,背後原因不單是短期的供應減少,也隱藏了美元作為「油元」( Petro-dollar)角色漸減退

第三,葡萄牙、愛爾蘭及希臘國債息近日同步創新高, 3國賴債風險亦與日俱增。歐債危機本來是上述三大事件中最應該支持美滙上升的因素,惟執筆時歐元兌美元卻只是在 4個月高位附近反覆波動,而美滙指數仍貼近多個月的新低,反映美元是何等的不濟!

事實上,若以瑞士法郎來量度美滙強弱的話,美元在 3月 16日核危機擴大的那天已創出歷史新低,同日兌日圓亦創戰後新低;上周歐債危機鬧大當天,美元兌金價創出歷史新低,兌白銀亦見 30年新低。

筆者相信美滙指數再創新低只是時間問題,但對香港人來說,美元兌主要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表示未來衣食住行的價格將繼續走高,任何與美元有一定程度掛鈎的地區經濟,一段長時間都沒有通脹回落的空間,人民將要一同承受美國瘋狂印鈔的惡果。Cash is King不一定對,還要看清手上的現金究竟是哪國貨幣!

蘋果日報  (節錄) 大環境 小投資  潘國光

股神:未來 20年美元看淡

 股神畢菲特直言對貨幣價值失去信心,在美國所謂的量化寬鬆政策下帶來的是通脹,而通脹只會不斷減低人們的購買力。

~~~~~~~~~~~~~~~~~~~~~~~~~~~~~~~~~~~~~~~~~~
股神:未來 20年美元看淡

正訪問印度的股神畢菲特再度唱淡美元前景,建議投資者避免押注長年期美元債券,因為美元購買力在未來 5年、 10年或 20年將逐漸被蠶食,投資企業將是較佳選擇。

畢菲特說,通脹就像無形中向相信貨幣價值的人徵稅一樣,而最佳的抗通脹方法就是改善自身的賺錢能力,以及盡量發揮天賦

他又分享投資心得,建議投資者押注一些他能理解的企業,價錢不合理便不應投資。他並提到,近日掀起投資熱潮的社交網站估值困難,大部份的價值均被高估。畢菲特又認為,美國及環球經濟正逐月改善,惟其步伐未必如外界所想般快,又指日本地震只會輕微影響環球經濟。

蘋果日報 (節錄)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美國經濟三大隱憂

美國經濟危機伏,距離復甦仍有一段路途要走。

~~~~~~~~~~~~~~~~~~~~~~~~~~~~~~~~~~~~~~~~~~~~~
美國經濟面臨三大隱憂

幾個月前﹐美國經濟的好轉速度似乎比經濟預測人士料想的要快。幾乎沒有人預計到美國經濟會迅速反彈﹐但是﹐許多人調高了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人們寄希望於私營企業終於可以僱傭足夠多的員工以使失業率穩步下降(即使不能快速下降)。

如果幸運的話﹐美國經濟可能進一步好轉。顯然股市正是這麼認為的﹐因為在過去兩年中﹐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幾乎上漲了一倍。但是﹐在把雨傘收起來之前﹐應該考慮一下這種風險:仍然高達8.9%的失業率會導致經濟復蘇陷入令人痛苦的緩慢境地。哪些方面可能出現問題呢?

第一個值得擔憂的問題是:石油。兩個月前﹐沒有人預料到胡斯尼•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會倒臺﹐也沒有人想到卡扎菲(Moammar Gadhafi)政權會搖搖欲墜。利比亞石油供應的中斷以及對中東其他地區不穩定局勢的憂慮使油價在過去六個月中每桶上漲了30美元。

這個問題不足以導致美國經濟重新陷入衰退。一個廣泛採用的經驗法則是:油價每上漲10美元﹐將使美國經濟增長率被拉低0.2個百分點。在2月初接受《華爾街日報》調查的經濟學家稱﹐油價只有在達到每桶125美元之後才會威脅到美國經濟的復蘇。由於越來越重要的布倫特原油價格目前大約在114美元﹐西德州中質油價格則在105美元左右﹐到目前為止油價還沒有對美國經濟構成威脅。

是的﹐美國已經不再像從前那麼容易受油價波動衝擊。而且沙烏地阿拉伯將向市場注入更多原油以補充利比亞所帶來的供應缺口。但是﹐由於市場不是完全確信沙特王室能夠保持整個國家的團結﹐油價還是有繼續上漲的風險﹐這將會給美國經濟帶來傷害。

第二個值得擔憂的問題是:富裕國家的政府。經濟衰退是由金融力量的失調引起的。全球政府做出的反應(儘管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瑕疵)將此次危機帶來的危害限制在一定範圍內。目前所面臨的威脅是政府政策本身將成為問題之源﹐尤其是財政政策。

其中的一個風險是﹐負債累累的政府在削減支出或提高稅收方面行動過快﹐使經濟復蘇在穩固之前就被消弱了根基。英國政府正在厲行節儉﹐通過讓英鎊貶值來提振出口﹐從而依靠私人部門的就業來抵消公共部門裁員的影響。就美國而言﹐這種威脅更多地來自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削減支出﹐而不是最終在國會通過的今年的支出預算案。

另一個風險是﹐美國和歐洲的政客們不能應對更加重大的長期財政問題﹐促使選民和市場認為他們無法處理好自己分內的事務﹐並導致長期利率在經濟能夠承受之前就上升。

對美國來說﹐需要制定一個可靠的計畫來抑制支出和增加收入。在上週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一個論壇上﹐前任墨西哥央行行長吉列爾莫•奧爾蒂斯(Guillermo Ortiz)抱怨道﹐美國國內還未能就一個可靠的財政整頓計畫達成政治共識﹐這是全球經濟所面臨的最危險的事情之一。對歐洲來說﹐需要對一個顯而易見的痛苦現實做出反應﹐那就是:當前的這種格局無法維持。共同使用歐元的各個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和生產率趨勢各不相同﹐銀行體系脆弱﹐對緊縮財政政策的看法非常矛盾﹐在這樣一個大陸﹐單一貨幣體系無法順利運行。

第三個值得擔憂的問題是:新興市場。不錯﹐他們現在的確趾高氣昂。這些國家的官員們表現出幸災樂禍的情緒﹐並吹噓他們如何比別的國家更好地經受住了奧爾蒂斯所稱的“北大西洋金融危機”。但這可能滋生出不恰當的驕傲自滿情緒。

最成功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國及其諸鄰國還有巴西——正面臨著增長速度可能超出其經濟承載能力的風險﹐由此導致的後果是通貨膨脹——工資、物價、房地產和其他資產的價格均大幅上漲。
從某種角度看﹐這是一個為世人所熟悉的問題﹐但它發生在新的環境背景下。美國、歐洲和日本所採用的超低利率可以抵制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但這對新興市場來說較難實行。新興市場通常所採取的提高利率的手段會吸引資本流入﹐也會帶來對本國出口商不利的較高匯率。

另外﹐現在新興市場的規模擴大了很多﹐這裡發生的事情會影響到別的市場﹐尤其是中國。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邁克爾•斯賓塞(Michael Spence)上週所說的那樣:新興市場在戰後的大部分時間內對全球體系的系統性影響一直相對較小﹐現在﹐這種美好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過分的擔憂會使人喪失行動能力﹐這是不健康的。但是﹐憂患意識能帶來具有適應性的行為﹐能使政策制定者們採取行動降低風險﹐防患於未然。現在正是這麼做的好時候。

華爾街日報 David Wessel

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細看金銀的供求真相

銀價連日爆上、金價再升2%便及歷史高位,年初轉弱之勢早已改觀。大家自然會問現在追貨划不划算?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看看一直睇好貴金屬的Casey Research 怎麼說。這家研究機構相信,眼前情況不過是供應方手上存貨未足應付需求,加之鑄幣廠產能追不上較往常多的訂單,令供應出現「樽頸」有以致之;單憑這一點,不足以顯示金銀供應嚴重短缺。這情況,2008年亦曾發生,供應方在人手設施各方面作出調整後,「缺口」終能補上。

買金,有人為了在政府貨幣貶值的大勢中保護購買力;有人在世界紛亂中買個保險;亦有人耐心收藏等待升值。理由雖各自不同,惟不論「樽頸」還是「短缺」,皆以供應面為分析基礎,對左右價格的另一關鍵因素—需求—似未給予足夠重視。

鑑「古」知今,先看一些歷史數據。一、1979年,投資需求在所有黃金需求中比重高達53%,今天是26%;金幣1979年佔黃金整體需求37%今天只有8%。

二、黃金/金礦股於1981年高通脹期佔全球資產總值26%;1932年經濟蕭條通縮肆虐,黃金/金礦股在環球資產總值中比重亦達20%。今天幾許?答案是1%!

三、銀礦生產長期不足應付需求,得把碎銀重投市場,供求始能相抵。

四、黃金業總市值加起來只有一家微軟那麼大,遜於石油巨企埃克森美孚;白銀業更小至連一家星巴克也不如。換句話說,金銀早已「歸邊」,未來「錢途」無限!

漫步黃金路   史理生

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高盛:金價3個月後將衝新高

高盛:金價3個月後將衝新高1480美元 明年才觸頂

美國投資銀行高盛 (Goldman Sachs) 周五 (18 日) 發布報告預估,黃金價格將在 3 個月後衝上空前新高每盎司 1480 美元,主要受到美國實質利率下滑加持。

高盛分析師在報告中指出,有鑑於美國實質利率下降,近期金價回檔,正是進場買進的好時機。他們並維持對於黃金的長期建議買進看法,預期金價將上揚至高盛的 3 個月目標價每盎司 1480 美元

高盛表示,今年初對於全球經濟復甦的樂觀看法,造成美國實質利率大增;不過,中東及北非爆發的動亂持續,加上日本強震與核災等事件,為金價下一波漲勢鋪路。

不過高盛補充,隨著經濟持續復甦,美國利率也將上升,因此預期金價將於明年觸頂。該行目前訂出的 6 個月後目標價,為每盎司 1565 美元;12 個月後目標價則為每盎司 1690 美元。

鉅亨新聞網

損生態不等如損經濟

周顯:損生態不等如損經濟

近期的最熱門話題,就是日本。我的看法仍然是,它將會很快復元,因為日本一直以來的經濟問題,就是經濟空洞化,但是在此場災難過後,它不但要重建,也要為所有的基建加建防海嘯建設,更要把核電廠重新加固,有排做,也有排忙,這為日本帶來了很多新的商機。

當然,首要條件是日本能夠度過這一次的危機。但是從往績推算,這一次的核輻射不會比得上原爆,也不會比得上切爾諾貝爾事件,可能它會污染了地下水,但是這只跟日本人的健康有關,在經濟的角度看,地下水污染,又怎會影響到經濟?它最多只能縮短日本人的壽命。

因此,我得出的結論是,這次的核電廠災難對生態是有害的,但對經濟的影響很微,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更微。例如說,當全球汽車生產量過剩時,日本的一些汽車廠不能生產,對日本是壞事,但也不太壞,因為日本車的不少生產線已在其他國家,在美國、在中國,有幾曾買到日本版的日本車

明報   投資二三事  (節錄) 周顯

日本核事故對全球影響

宋鴻兵:日本核事故對全球負面影響將陸續顯現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受日本地震的影響,昨天(15日)亞太地區主要股市全面下挫。當天,日本東京股市日經225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較前一交易日大跌1015.34點,跌幅達10.55%。韓國首爾股市綜合指數下跌47.31點,跌幅為2.40%。而今晨的歐美股市也表現不佳。紐約股市三大股指最終仍以1%以上的跌幅結束了全天交易。倫敦股市《金融時報》100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比前一交易日下跌79.96點,跌幅為1.38%。

為緩解震災造成的金融市場資金不足,日本央行14號宣佈,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向金融市場注入18萬億日元的緊急資金。這是自去年5月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造成金融市場動盪以來,日本央行首次向短期金融市場提供緊急融資。日本央行還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將繼續評估經濟和金融市場狀況,並在必要時候採取適當行動。

日本在這個時候推出的這些措施,究竟能夠對穩定震後日本經濟起到多大用?全球經濟面臨怎樣的變動和考驗?中國之聲連線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宋鴻兵,關注詳細情況。

主持人:綜合從上周到今天日本股市及美股、歐洲股市的表現,日本地震以及隨後的核輻射,對全球股市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宋鴻兵:回顧日本地震以來全球股市變化情況,11日剛發生地震的時候,大家普遍沒有意識到後續影響會如此厲害。在地震前後,全球股市反應並不是特別明顯。

但最近兩天,特別是日本核電場發生爆炸,核輻射問題凸顯出來之後,立刻使全球市場意識到日本地震不光是自然問題,還面臨著很大的核輻射問題。核輻射問題可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市場心理的影響可能遠遠超過地震本身。最近兩天,日本股市和全球股市下跌幅度明顯加大,昨天日本股市最大跌幅達到14%,雖然最後回到10%的跌幅,也是相當驚人的大幅下跌。美國股市最近跌下12000點。中國股市也出現了2%以上的大幅下挫。香港股市等做出反應。這是受核輻射的影響。

估計未來幾天,日本核電站事故對全球的負面影響會陸續產生,還要看日本的死亡人數和核電廠核污染會不會進一步惡化。如果未來幾天出現進一步惡化的趨勢,估計全球股市還會經受比較大的衝擊。

主持人:日本政府為了穩定震後日本經濟,採取了一系列相應措施,那這些措施是否收到了效果?

宋鴻兵:日本地震之,日本央行採取了大規模釋放流動性,注入流動性的措施,是為了應急。日本注資幾十萬億日元,相當於大規模注入(流動性),是為了穩定金融形勢,不至於出現雪崩。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短期之內可能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但中長期後果難以預料,特別是最近日元和美元匯率,包括全球匯率市場和債券市場有可能會受到日本地震的比較重大的衝擊

日本是全世界第二大美國國債持有國,僅次於中國。由於這次地震,日本很可能會拋售一些債券,籌集現金以抗震救災或者恢復經濟發展。這會使美國國債承受很大的壓力。美國經濟復蘇並不是很穩定,或者還有很大的潛在隱憂。如果日本政府變成了美國國債的拋售國,不管規模有多大,這種行為和拋售預期會加重美國國債的承受壓力,美國國債市場出現比較大的問題,很可能會在債券市場推高美國國債的收益率,會使美國融資成本出現意想不到的上升,除非美聯儲進一步加大國債購買量,而這又會促使美元貶值

主持人:除了對債券市場的影響外,對世界經濟還有哪些方面的影響?

宋鴻兵:這一迴圈過程會反過來衝擊匯率市場。由於日本拋售美國國債換取美元現金,到時候要在日本國內使用(美元),必須要去市場上買進日元,拋售美元,會對日元和美元匯率產生比較大的衝擊。

除了對日元和美元的衝擊之外,還會影響到其他國家與美元、日元的匯率市場的穩定性。日本災後重建需多大規模資金,顯然這不是很小的數量,會對全球債券市場產生很強的衝擊,特別是對美國國債市場。

在這一衝擊波來回激蕩過程中,會使全世界金融體系承受比較大的壓力。日本災後保險業也會面臨很大的賠償。據不完全統計,日本保險業災後將面臨相當龐大的虧損,會使日本再保險業和保險體系經受非常嚴重的衝擊。

在這三方面的影響之下,未來可能金融市場會出現不太穩定的趨勢。

宋鴻兵  http://www.caogen.com/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市民對樓市「錯覺安全感」

美聯警告:市民對樓市「錯覺安全感」

樓市高溫暫未見任何「降火」迹象,早前曾指出目前樓市不尋常的美聯物業( 1200),再度唱淡樓市,集團高級執行董事黃錦康指出,現時供樓負擔比率雖然維持近四成的健康水平,但如果考慮物業折舊因素,實際已升至近六成。

根據美聯樓價走勢圖顯示,現時全港 100個屋苑平均呎價約 5557元,較 97年高位 6208元低 10.5%,由於息率持續低企,令供樓負擔比率維持 39.3%的低位,與 97年 93.2%相比仍有明顯差距。

不過,黃錦康分析,樓價應計及折舊( Depreciation)理論,將樓齡因素考慮在內, 97年的屋苑平均樓齡為 10.8年,而現時平均樓齡已達 19.8年。若同樣以 10.8年的平均樓齡計算,現時樓價實際已高達 8343元,較 97年高 34.4%。以此平均呎價計算,負擔比率已經增加近 20個百分點至 59%,遠高於健康水平

黃錦康直言,若現時樓價上升兩成,按揭息率由現水平上升至 5厘,供樓負擔比率將超過九成,直逼 97年高風險水平。他呼籲,市民不應因為低息及樓齡因素未計算在內,以為負擔比率偏低而產生錯覺安全感,瘋狂入市。

經濟學家關焯照指出,折舊理論當然可套用在物業上,但每個單位的樓層、坐向、景觀及保養俱有不同,難以同一折舊計算方法套用在全港所有屋苑上。而且,大部份市民都會以目前薪金能否有足夠能力供樓為大前提,才會入市,現時市民的工資水平及經濟環境與 97年有別,所以很難比較

利嘉閣董事總經理廖偉強認為,目前息口徘徊 1厘至 2厘,難與 97年樓按息率高達逾 10厘比較;加上內地資金湧入,市場需求有增無減, 97價已難作樓市指標

美聯在上周率先唱淡樓市,那時黃錦康認為,財政預算案後,市民並未因為大幅增加未來住宅供應而放緩入市步伐,認為本港樓市現已處於「非理性亢奮」狀態,買賣雙方入市態度均不理性,故集團放棄較早前對今年樓價升 11%預測。

蘋果日報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白銀價格 重上升軌

白銀價格 重上升軌

白銀和黃金兩種貴金屬的投資性接近,導致白銀上升的原因也同黃金很類似。如果希望避險和對衝通脹風險,投資白銀或者黃金,均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而對於兩者在2011年的投資機會,本人認為白銀在2011年的走勢會繼續超越黃金。

首先,白銀近年來的整體升幅落後於黃金,仍有追落後的需求。黃金自2001年開始進入大牛市連升了10年,而同期白銀價格雖也一路上揚,但從2008年底美國金融危機蔓延後,其價格遭受嚴重打擊,總體走勢明顯落後於逆勢上揚的黃金。爆發金融海嘯後,黃金價格於2009年12月已創下歷史新高,而白銀價格直到2010年末才創下新高。

其次,白銀將直接受惠於全球經濟復甦。白銀有約30%至40%的消費量用於工業用途。這比例明顯超出黃金,因此其對經濟復甦的敏感性更大。歷史上,白銀價格的波動率也比黃金價格波動率大。如果未來全球制造業景氣回暖,白銀的工業需求可望與日俱增。

其三,全球資本關注度增加。白銀作為大宗商品近期在國際期、現貨市場表現搶眼,在過去一年內,紐約商品交易所的白銀期貨合約持倉一路上揚。

2011年白銀被繼續看好,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白銀的工業用途更為廣泛。在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同時攀升的情況下,白銀庫存可能會得到更快速度的消耗,由於白銀良好的熱傳導性、較高的感光性和光反射性等獨特屬性,其在大多數應用領域中都是不可替代的,尤其在要求可靠性、精密性以及安全性的高技術領域,白銀更具優勢。

投資一週 (節錄) 張子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