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後 QE2時代投資策略

萊德有理:後 QE2時代投資策略

美國聯儲局表明,將於今年 6月底如期結束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 QE2)。 QE2完結後,市場的流動性勢將大減,這對於經濟及投資市場有何影響?投資者又應如何部署「後 QE2時代」?

去年 8月,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宣佈繼續以非常手段刺激經濟,做法是再次大手購入債券(規模達到 6000億美元),以增加市場的流動資金。 QE2成功穩住了消費者信心及就業市場,因此當 QE2結束在即,市場自然憂慮失去靠山。

QE2完結經濟放緩

QE2一直擔當轉化劑的角色,協助美國經濟由政府主導轉化為以市場來維持自我增長。自從美國經濟復蘇以來,國內生產總值( GDP)的增長步伐一直處於 2.2%左右。市場相信一旦 QE2完結,經濟亦不會大幅下滑,而是緩緩而行, GDP可望維持於 2%至 3%增長。

在後 QE2時代,通脹情況何去何從,亦是投資者極為關心的話題。今年以來美國通脹確是有上升迹象,但幅度卻非常溫和,與新興市場的火熱程度大相逕庭。投

資市場方面,有分析指一旦聯儲局撤離債券市場,債價將會下挫,從而令孳息大幅抽升。然而任何資產價格的上落,均由供求釐定。事實上,隨着美國人口老化、退休人士大增,對於美國國債等穩健的投資工具,需求只會有增無減。而固定資產市場的規模,由 2006年的 1.76萬億美元大幅降至今年的 8880億美元。

既然供求關係緊張,美債孳息何以大升?料及至年底,十年期美債僅升至 3.75厘。

美債孳息難大升

然這是否代表股災會來臨? QE2完結,並沒有改變我們對股市的樂觀看法,因為美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已日益改善,盈利增長亦不俗,是以長期而言,股市將會跑贏債市,當中以擁有高質素、強勁現金流的跨國美資公司,前景最為看俏。

總括而言,在後 QE2時代,美國經濟雖難以大幅反彈,但可望保持溫和復蘇,投資者不用特別悲觀,更可利用市場低位捕捉投資機遇。短期來說,市場很大機會表現風高浪急,無論債券或股票,及不同行業與國家都要小心挑選。

BLACKROCK貝萊德

滯脹陰霾籠罩全球

全球金融前景混亂,各國政府對刺激經濟無計可施,美國數據呈現雙底衰退的跡象,歐債危機揮之不去,中國市場高通長多壞帳之風險高,新興市場亦千瘡百孔...... 傳統的貨幣政策基本上對今天的困局毫無幫助,只有新的思維、新的手段、新的態度才能為各國帶來轉機。

~~~~~~~~~~~~~~~~~~~~~~~~~~~~~~~~~~~~~~~~~~~~~
大環境小投資:滯脹陰霾籠罩全球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表示,他也不太清楚為何復蘇步伐會如此緩慢,礙於通脹壓力尚未消除,央行需觀望多一點時間才會決定下一步。滯脹陰霾籠罩全球,傳統的貨幣政策對由大宗商品價格上升所造成的惡性通脹起不了甚麼作用,與其寄望央行會找出辦法來解決困局,各國元首似乎已急不及待嘗試以不同的行政手段來防止滯脹惡化。

以歐美國家為首的國際能源機構,上周宣佈釋放 6000萬桶石油儲備,就是以政治手段介入油市,回應早前油組沒有增產的決定。以伊朗為首的中東國家,因不滿北約進駐該區而以高油價作無聲抗議,此外,高油價亦有助提高財政收入,間接為平息民憤所付出的開支作補貼。

另一邊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金融時報》撰文,表示中國通脹已受控。近期國際社會對中國硬着陸的風險起了戒心,特別是因應商業銀行潛在壞賬、中小企借款困難、銀行同業拆息高企,以及經濟動力減弱等多項因素,對中國前景作出質疑。溫家寶於國際媒體高調回應,一方面是要減少國際投資者的憂慮,重振對中國前景的信心,另外更可能是要為即將放鬆宏調而鋪路。

近期商品價格有所回落,增長遂變成各主要經濟體更大的政策考慮。然而,滯脹成因十分複雜,並不是短線的政治手段就能化解。金融海嘯暴露了歐美國家結構性的問題,超高負債窒礙經濟效率,也嚴重削弱以政府開支作為刺激增長的空間,變相要過度依賴貨幣政策。

商品升勢暫難逆轉

過去兩年的商品升勢,除了是由地緣、氣候、供求等因素推升外,更重要是因為全球特別是歐美的實質利率過低所致,在美國長時間維持低利率的前提下,這基本因素將難以消除。此外,油價短期內若大幅下跌,勢將觸發個別中東國家以減產作回應。

美國及其北約盟友若一直沒有撤出全球石油據點、歐、美、中、日政府若拿不出具體辦法拆解國債及地方債這個計時炸彈,而監管機構若沒有辦法抑制已成長至市值數以百萬億美元計的衍生金融工具合約,則現在及未來的金融及債務危機最終將仍會以央行印鈔的手段來解決,在當權者的眼中,每一個危機都可能大得越來越不能承受。

蘋果日報 大環境小投資 潘國光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QE2成效未見







QE2完結聯儲局堅稱不會再有QE3的出現,然而參見上圖便知美國經濟表現強差人意,復甦步伐不單緩慢,實有倒退跡象,聯儲局以其他方式「救市」在所難免。



美元的不理性上升,美股的急速下滑,足見未來投資市場波動極大。量化寬鬆政策令全球資金泛濫,投資市場風險前所未見。手持股票債券者膽戰心驚,持有現金者亦無利可言,QE2為全球經濟帶來不只滯脹,更有進一步的混亂。雙底衰退是否出現,未來數月自有分曉﹗

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美違約政治騷苦了投資者

環球透視:美違約政治騷苦了投資者



正所謂「同人唔同命」,國家也是如此。環球市場正密切關注債台高築的希臘會否違約,但其實全球第一經濟大國美國,也面臨同樣命運。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正就提高政府發債上限進行激烈辯論。如果在今年 8 2日前,仍未能提高現時 14.26萬億美元的發債上限,美國政府將會「乾塘」無錢找數,亦即是債務違約。

那麼影響會有多大?美國財長蓋特納早前警告,若美國政府無法發債,公務員及軍隊會無糧出,職位將從勞動市場上消失,投資及儲蓄耗盡,利息會急速上升,股票及房地產的價值大瀉,對金融市場造成的衝擊無法想像。



總統奧巴馬要求由副總統拜登領導的小組,在本周與國會就提高發債上限達成初步共識,但相信此任務難過登天。大同無意在此詳述兩黨在這方面的分歧,簡單而言,就是共和黨要脅若要他們同意增加政府發債限額,政府必須同意大幅削減開支;民主黨則認為在當前經濟增長轉趨疲弱的環境下,減低開支只會對經濟造成更大衝擊,是不義之舉。




兩黨拉鋸股市首當其衝



雖然沒有人相信美國會違約,但估計兩黨議員在最後一刻才肯妥協,率先受到影響的應該是美國股市。還記得 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當時的總統小布殊提出 7000億美元刺激經濟的財政政策,國會最初否決該議案,美股當日戲劇性的暴跌 770點,最終迫使國會通過救市方案。



有部份共和黨議員認為,違約對美國而言是一件好事。事實上,美國政府曾於 1933年違約。當時仍是金本位年代,有不明文規定美國債主可選擇要求美國政府以金還債。 1933年正值經濟大蕭條,美國政府認為美元貶值有助刺激經濟,於是國會通過法案變相廢除有關規定。華爾街視之為好消息,道指在羅斯福宣誓就職前一天為 53點,同年 7月已爆升近一倍至 100點,令 1933年成為美股有史以來第二大的年度升幅。



不過,今次與上次的確不同,由於中日兩國是美國兩大債主,兩國共持有逾 2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令美國債務問題演變成複雜的外交問題。難怪國務卿希拉莉警告,美國債務問題對國家安全構成了重大威脅。

若美國今次成功提高發債上限,將會令國家負債水平與 15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畫上等號,勢令美元進一步貶值。全球最大債券基金 PIMCO行政總裁埃爾埃利安指出,這樣只會令美國企業不願作出投資,並會危害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若美國再繼續先使未來錢,最終只落得自毀長城的下場



蘋果日報 環球透視 李大同

拼圖預測恆指

恆指自去年11月至今持續微向下橫行,似破底未破底,雖以市率計恆指仍算便宜,但外圍經濟普遍逆轉是不爭事實。羅耕以圖論圖,認為去年11月的頂部應已確認,只差下度幅度為多少而已。

經貿逆轉、跌市之初總是難以接受。不過面對各地一籃子難看的數據,還是要對現實為上策矣。

2011年6月17日 星期五

希臘不是雷曼的翻版

希臘不是雷曼的翻版

希臘政局不穩,歐洲領袖在拯救計畫上互不相讓,希臘拯救計畫難產的可能性頗高。CDS的價格顯示,市場認為希臘有81%的概率違約。有人甚至將希臘破產,與當年雷曼兄弟倒閉相提並論,預言歐洲銀行遭到重創,進而在金融領域掀起巨瀾。

筆者認為,希臘目前的困境與雷曼倒閉不可同日而語,歐洲大國早晚會救,希臘財政問題未必這麼快就爆。

1)雷曼之所以進入歷史書,不在於它破產了,而是它的破產帶起了一場醞釀已久的危機。雷曼倒閉的突然性、連鎖性和資產缺乏透明度,觸發了信心危機、金融恐慌,資金市場流動性斷流,整個金融體系幾乎陷入“猝死”狀態。當年的高杠杆,今天已經降低了許多;當年盤根錯節的有毒衍生工具,今天基本已經消失,發生類似火燒連營的基礎似乎不復存在。換言之,導火索還存在,但是火藥庫不見了。

2)美國前財長保爾森聽任雷曼倒閉,最終要花大得多的成本來平息危機。這個教訓廣為決策人所熟知。歐洲各國利益糾葛嚴重,決策能力低下,但是領導人並不蠢。當危機之火燒到眼前時,相信他們會做出反應,至少將危機爆發的時間延後。而且IMF等國際組織對付危機的應變能力、政治意願和資金實力均大有提高。

3)希臘以自己的力量,一定難逃破產命運,但是歐洲大國具有避免希臘即時違約的需要和利益。希臘一倒,市場勢必競猜下一個破產的歐豬,骨牌效應是難免的,而法國德國的銀行在南歐均有大量資產。歐洲大國救希臘,其實是在救自己的銀行,回避自身的金融風險。德國與法國、歐盟與歐央行之間分歧甚深,不過在避免火燒連營上,立場是一致的

4)軟性違約與破產對銀行的衝擊大不相同。歐洲央行堅持一旦軟性債務重組即視為違約,市場上有人將重組與雷曼倒閉劃等號。債權人將到期希臘債續期,在會計處理上與雷曼債的顆粒無收完全不同。另外當年衍生產品缺少透明度,銀行無法評估資產價值,也無法評估對手的信用。希臘債的透明度很高,各銀行的潛在風險是可計算的,也就少了因對手風險帶來的交易停擺。

筆者認為,希臘的債務問題既沒有三周前那麼樂觀,也沒有今天這樣悲觀。希臘恐怕沒有能力靠自身之力,從債務絕境中解脫出來,違約只是時間的問題。但是為著自身的利益和歐元的穩定,歐洲領袖對希臘不得不救,至少要拖到其它歐豬的債務情況有所好轉。

長遠來講,德國不可能無條件、無時限地為希臘買單。希臘宣佈債務重組,然後被踢出歐元區,通過貨幣貶值重整經濟,應該是最後的出路,只是這個現在不能做。希臘債務的好壞消息交織和歐元亂波,還會持續很長時間。踩對了點子,倒不失為上落市中的機會。

陶東博客

金價將繼續攀升的6大原因

金價將繼續攀升的6大原因

許多投資者都質疑,金價會回歸高位并再攀高峰嗎?這當然是可能的,近期遜色經濟數據已推動金價走高,而其他6大原因也可能推高黃金,股市、美元、通脹、需求皆利好市場。

綜合媒體6月17日報導,當前的黃金價格令一些投資者大喊道,“你能相信嗎?”黃金目前成交於接近1,540美元/盎司,較2010年6月30日的1,244美元/盎司上漲24%,距離其於5月創下的記錄高點1,575美元/盎司僅僅一步之遙。許多人心目中的一個大問號是,黃金會回升至創紀錄水平、并繼續攀登更大高峰嗎?

這當然是可能的,尤其是在近期所有令人失望的經濟消息之后。美國5月僅新增5.4萬個職位,而失業率微升至9.1%,這些消息都在推動黃金價格走高,促使投資者希望將錢投入到那些可以屏蔽經濟惡化影響的資產,例如黃金。當然,還有大量其他原因可能推動這個“黃色貴金屬”飆升。以下為其中六大原因:

1、股市連敗
自4月下旬觸及12,811峰值以來,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已下跌近6%。在此期間,標準普爾500指數已從峰值1,364下跌超過6.5%。股市近期跌勢的巨大可能足以激發金融危機期間的痛苦回憶,促使投資者購買更安全資產黃金。

2、美元未處於最佳狀態
美元一直節節敗退,就像股市一樣。自2010年6月底以來,美元兌一籃子貨幣指數以從超過86下降至低於74,這相當於近14%的跌幅。投資者一直將黃金視為下跌美元的風險對沖資產,沒有理由相信這次不會這樣。

3、高通脹時代即將來臨
如你所知,在金融危機期間及之后,美聯儲向金融體系注入了大量新鮮資金,以刺激美國經濟。從歷史角度看,貨幣供應量如此大幅度的增加會觸發高通脹,因美元迅速貶值。許多經濟觀察家擔心,在最新經濟刺激計劃的影響下,高通脹可能很快會再次降臨。如果他們判斷正確,那么尋求通脹對沖的投資者將涌向黃金市場,金價將扶搖直上。

4、全球黃金需求高企
外國私人投資者一直偏愛囤積黃金,他們可能會繼續大量購買。中國就是一個例子。據報導,中國現貨金需求以及黃金相關投資正在以“爆炸性”步伐增長,出於通脹擔憂,中國投資者對黃金的偏好保持強勁。

事實上,中國黃金需求在過去10年增長了兩位數,并預計將在2011年增長10%至15%。分析家估計,在2011年某個時候,中國可能將超過印度成為世界最大的黃金買家。

5、各國央行一直在購買黃金
全球各國央行一直都在購買黃金,以減少其對疲軟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依賴,而且這一趨勢有望繼續。然而,十年前,央行曾是黃金的凈賣家,現在他們成為了凈買家——這是一個非常利多黃金的跡象。

6、黃金高點在哪里?
許多有說服力的跡象表明,黃金牛市將繼續,盡管對此肯定不能保證。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事情。在這一點上,許多投資者認為金價仍有上行空間。有些人甚至預測到2011年底金價將上漲30%至2,000美元/盎司。更多保守投資者預計,金價將在年底前接近1,600美元/盎司,比目前僅上漲4%。

鉅亨網 王媛媛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滯脹禍延新興國家


滯脹禍延新興國家



過去一個月標普 500指數相對 CRB商品指數出現下跌(見圖),股市反映投資者對經濟的展望,而商品則是推升通脹的主因,由此顯示出金融市場正在消化滯脹的風險。所謂滯脹,就是指在經濟下滑的同時,通脹卻呈現上升。



美國經濟數據持續疲軟,美股於過去一星期顯著回落,惟美元卻沒有受惠於避險需求,兌瑞郎及日圓分別跌至歷來及一個月以來新低,若不是歐債問題懸而未決令歐元回落,美滙指數的跌幅可能會更大。

其間,油組宣佈不增產,油價應聲反彈,布蘭特期油價再次逼近 120美元一桶。此外,食品價格亦因氣候反常而回升,玉米價於過去 3個月升了 18%,再創歷史新高。


美國一向迴避以包含食品及能源的價格來評估當地通脹,事實上食品及能源乃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對民生的相關性較高。若以較貼近真實生活的消費比重來計算,食品、房屋、能源各佔 30%,衣服佔 10%,此通脹指數於過去一年就上升了 26%


滯脹的情況不但在美國出現,新興市場國家亦不能倖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短期內最有可能會加推寬鬆措施的國家是日本、英國及美國。白宮已急不及待提出了稅務優惠的新措施,但由於國會就發債上限仍在激辯當中,短期內不太可能會有新的振興方案推出,餘下的就只有寄望聯儲局的貨幣政策。



根據主席伯南克及其他個別理事上周發表的言論,聯儲局預期下半年經濟會好轉,暗示不會即時加推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 QE3)。現有的貨幣措施是否足以讓美國經濟重納正軌,筆者相信兩三個月內自有分曉。



雖然筆者並不認為量寬是一種好政策,但在超高負債的前提下,當前美國並不存在太多的選擇。



伯南克無疑是在跟市場玩心理戰,根據 QE1 QE2的經驗,聯儲局若不加推量寬,股市於未來月份將有可能會跌入恐慌狀態,而矛盾的是,股市若不恐慌,聯儲局是不會加推量化寬鬆措施的,考慮到歐債危機、日本政局、油組分裂以及中東局勢等其他不明朗因素,筆者預期未來幾個星期,金融市場的波動程度勢必會因而激增,投資者要充份做好分散風險的準備。


蘋果日報 潘國光

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銀牛未完

近來銀市淡靜,唱淡銀市的消息四起,早前擁護銀市的分析員無影無踪。羅耕拼圖再測銀市,指目前狀況相當於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後段,銀價高低波動,卻仍未踏入終極的牛市大升。


的確,目前市場還是理性的,投資者小心翼翼,狂炒金銀者仍未出現。等待到全民皆金皆銀之時,泡沫必現。現在充斥市場的是投機者,但仍非無知者、跟風者。


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年底金價上看1750美元

全球黃金總需求成長11% 年底金價上看1750美元

據世界黃金協會公布第 1 季黃金需求趨勢報告中指出,黃金因擁有強勁的基本面支撐,加上受惠於中國及印度超過全球總數六成以上的飾金需求,全球黃金總需求成長11%。新加坡大華黃金及綜合基金經理人亞達耶(Robert Adair)表示,預期中國的黃金需求在今年接下來的幾個季度平均將有約30%的漲幅,他預期今年底金價將上看每盎司1750美元。

中國的實體黃金需求強勁上漲,在第 1 季期間達 90.9 公噸,超越印度的 85.6 公噸,中國目前占總黃金投資需求量 25%,印度為 23%,顯示中國儼然成為全球最大的實體黃金投資市場。

亞達耶表示,即便近期金融市場相對波動較大,黃金卻表現穩定,證明了黃金市場的吸引力以及黃金獨特的需求驅動力。雖然黃金現貨價格在這個月初飆升至每盎司約1577美元的高點,但需求依然暢旺。

亞達耶表示,近年來黃金優質礦脈難尋,新礦源的探勘及開採不易,以南非為例,多數的礦產經過百年開採已出現老化現象,而繼續往深處採礦的投資成本上升,導致南非黃金產量受到抑制。而中國2010年黃金投資、飾金及科技用需求已突破700公噸,同時間中國產量僅不到500公噸,預期此一趨勢今後將持續下去,將繼續推升黃金價格走揚

新興國家央行將持續購入黃金資產

全球央行目前為黃金的大宗投資者,據世界黃金協會統計,各國央行於今年第 1 季的黃金購買量高達57億美元,已超過了2010全年的購入總金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於近期表示,在全球通膨壓力高漲以及美國財政赤字及舉債問題於短時間內難解的情況下,今年2-3月新興國家央行持續購入黃金資產,包括有墨西哥、泰國及白俄羅斯等國,新加坡大華銀投顧認為,預期各國央行未來增持黃金的趨勢不變,將提供黃金強勁的實質支撐

鉅亨網 陳慧琳